时常出现在建筑和工艺品上龙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1日 09:28 北京日报

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

  曾经,龙是尊贵与权力的象征,如今它则更是民族的图腾。“北海九龙壁最中间那条龙,曾经是皇帝皇袍中间的‘补子’,但与这条龙相比,我更愿意聊一聊民间的龙。”多年来致力于民间美术收藏的画家王今栋先生这样说。

  明清以前,龙作为汉民族的图腾之一,在民间还是极普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四方的神灵,时常出现在古代民间建筑和工艺品上,守佑着信仰它的百姓们。“青龙作为代表东方的方位神,就时常出现在汉代的瓦当上。”一幅名为《象人斗兽·龙》的汉画像,表现的是当时百戏中“象人舞”的场景。这幅汉画像是汉墓石刻的拓片,人位于画像正中,与凶猛的长龙和兕(一种类似犀牛的猛兽)进行激烈地搏斗,场面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另一幅名为《月苍龙星座》的汉画像,则是体现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幻想与崇拜。画像上部是一轮满月,浑圆的满月中清晰可见的是兔与三足的蟾蜍。星座则是以龙的形象盘绕在月的周围,昂首长尾,神态生动,自苍龙头部到尾部共刻有十八颗星。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苍龙星座则是春天出现在东方的星座。“苍龙七宿是古人用以定季节的重要星座。每年一月到农历二月前后,太阳一落山,‘龙角’就会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人们就知道,马上要春回大地,到了播种的季节了,不能误了农时。北方有句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就是苍龙的两只角从东方抬起,这时播种就会收获累累。后来,二月初二就被定为‘春龙节’。”

  “龙作为一种皇家的特权是元代以后的事了。明代已经有了‘真龙天子’的说法,清代更是对龙的使用进行了严苛的控制。明代、清代的皇帝住在北京故宫(微博)里,于是宫殿的梁柱、门窗、殿顶、石阶上到处是龙,皇帝穿着五爪大龙的龙袍,坐在雕满了龙的宝座上。”在民间,老百姓喜欢另一种龙,这种龙没有皇权的威严,它是代表着吉祥和福瑞,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的舞蹈。端午节时,举行龙舟比赛。民间还流传着很多跟龙有关的故事,其中“画龙点睛”、“叶公好龙”、“鲤鱼跳龙门”等故事流传很广,在这些故事中,也有英雄斗坏龙的内容。在民间有关龙的戏剧、音乐、图画、工艺品、成语也是很多的。王老师拿出了他收藏的民间皮影,其中就有龙的形象。王老师介绍,这条皮影龙是在河北唐山、蓟县一带乡间人们演皮影戏用的。形象从古代的龙皮影翻刻而来,因此还保留着朴素、古拙的民风。“过去演戏没有电灯,都是用油灯,后来用煤气灯照明,所以皮影被熏得很黑。”这条龙就是河北皮影造型的典型,民间色彩浓郁:颜色艳丽,红绿相间,造型简洁,龙的鳞和鬃毛都以非常简约的纹理和线条勾勒。

  “民间的龙太多了,几乎贯穿在整个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随便一件小玩意儿上刻的可能就是龙。”王老师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它们被当作龙的延续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龙子贔屃,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螭吻,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其形象多塑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蒲牢,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狴犴,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古代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饕餮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赑屃,性好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睚眦,性好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金猊,形似狮,好烟火,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民间有这么多的龙,但是发觉它、欣赏它、研究它、收藏它的人却太少了。”王老师对民俗文化被忽视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和感伤。“我去西部考察,那里的乡间百姓人人都会背《山海经》。在湘西小镇的集市上,随处可见的龙鞋、龙帽,别提多喜人了。这才是人们生活中的‘龙文化’。而如今,作为民族图腾的龙,真正了解它的人又有多少呢?”(孙乐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