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两首遗诗书写告密事件心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10:48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沈峻(丁聪夫人)为黄苗子题写悼词:“天堂重开‘二流堂’”。 沈峻(丁聪夫人)为黄苗子题写悼词:“天堂重开‘二流堂’”。 黄大德展示黄苗子遗诗手迹。 黄大德展示黄苗子遗诗手迹。

  2012年1月8日,著名文化老人黄苗子以百岁高龄辞世,昨日上午,“黄苗子先生追思会”在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大厦举行。中宣部、文化部有关部门领导,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等有关部门专家,文化艺术界及黄苗子先生生前的亲朋好友等80多人参加了追思会。

  黄苗子遗诗

  ●黄苗子遗诗之一·昨夜见黑帖

  唧唧复唧唧,老来医院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刀剑戟。问你何所思,问你何所忆。昨夜见黑帖,妖风卷臭腥。罪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是卧底,阿爷害人精。阿爷陷好人,投之入死槛。(2011年1月10日,家人于苗子医院笔记中发现此未完诗)

  ●黄苗子遗诗之二·何须去叹息

  据黄大刚透露,除黄大德追思会上所公开的遗诗外,黄苗子生前还曾对其亲弟弟口述了另一首打油诗。2010年春节后,黄大刚的叔叔告诉他:“你爸爸真厉害,今天给我口述了一首诗:唧唧复唧唧,老头在休息,偶闻风雨声,何须去叹息。”

  韩美林(微博):几度落泪感念老师

  “苗子老师对我的爱护和支持使我走到今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追思会上,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捧出献给黄苗子的一摞书,说本想在黄老百年寿辰的时候给他一个惊喜,但现在他看不到了。

  忆及黄苗子,韩美林几度哽咽不成语。韩美林回忆道,从1963年认识黄苗子到现在,二人交往了快五十年,一直是用心交朋友。韩美林感慨地说,沈从文、丁聪、黄永玉、庞薰琹、黄苗子都是这一生对他影响很大的老师,他们教他做人的道理。“苗子老师受过很多苦,但从没见过他哭脸,天天笑脸,对他一切的污蔑、一切的迫害他都很淡定。我们一见面拥抱,在耳朵边说一句话:咱们不死!我从他那儿学到好多好多。”

  韩美林在现场呼吁,“要永远爱护我们的老师们,爱护活着的国宝级的前辈们,”韩美林说,“启功走之前甚至都没人给他倒水,吃没有水的方便面,丁聪老师书都没地方放,我们要成为文化强国,我希望我们国家对人才能更爱护、要关心他们。”

  黄大德:整理遗物发现未完成诗作

  黄苗子世侄、作家黄大德也专程赴京参加了追思会。追思会上,黄大德回忆去年7月,他到北京看望黄苗子时,还相约2012年要到北京给老人百岁贺寿,“我期待着那一天,但是他悄然地走了,我没能够见上他最后一面。”

  “我本来想向大家讲一些苗子的轶闻,好玩、好笑的故事,让大家在这个追思会上记着黄老的笑声,”黄大德说,他本来已经为追思会写了一个发言提纲,但当他前日看到黄苗子的儿子整理黄老遗物的时候发现的一首诗时,让他悲愤油然而生,夜不能寐。

  “唧唧复唧唧,老来医院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刀剑戟。问你何所思,问你何所忆。昨夜见黑帖,妖风卷臭腥。罪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是卧底,阿爷害人精。阿爷陷好人,投之入死槛。”黄大德向在场人士及记者展示了这首诗的手迹。

  该诗落款时间是2009年10月,是黄苗子躺在北京朝阳医院病床上写的,是未完稿。这一年3月,章诒和在南方周末(微博)撰文《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之后引起千层浪,该诗书写的应是黄苗子当时的心境。在黄大德看来,这首仿《木兰辞》遗作“一笔一画,像一把把刀子千刀万剐,一字一句皆是血泪,这是一个百岁老人受冤、受辱的真实写照”。

  李辉:他作为政界亲历者的身份被忽视了

  “苗子先生走了,他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做完了,我们怀念他,同时为他人生画了完美的句号而欣慰。”作家、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高级编辑李辉说,虽然认识苗子老人很多年,但真正熟悉他是近二十年,最近的一次则是2007年黄老94岁时,回到他的家乡中山,拍他回家的纪录片。李辉说,自己印象中,黄苗子是个非常达观的人。2003年非典,绝大多人都恐惧的时候,李辉第一次走进别人家就是到黄苗子家,黄苗子甚至开玩笑,“非典像中彩,哪有那么容易得”。

  李辉回忆,黄苗子在他最后几年走得那么从容,很多事情我们很难接受他却能从容看待,“他是见过大风雨,经历过大事件的,人生很长时间都在漩涡中。”李辉谈到,很多历史情况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只是水面上呈现的那么一点点,很多隐秘的东西是很难简单一句话谈清楚的,“他把名利、生死真正看得很淡,这样的人走了,我们的文化又少了一个让我们怀念尊重的人。”

  “我们都谈他在文化艺术界的成就,但他的文化名声掩盖了他政界亲历者的身份,这一块对我们研究历史来讲是很值得挖掘的。”据李辉介绍,黄苗子与国民党高层吴铁城、孙科、宋子文等都有接触,他曾计划专门谈黄苗子的民国往事,但遗憾的是谈民国的计划随着老人的辞世而遥不可及。

  专访黄苗子之子黄大刚:“告密”事件后父亲照旧创作

  就黄大德在追思会上公开的黄苗子遗诗一事,昨日下午,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告诉记者,这首遗诗是在其整理父亲遗作时发现的,创作时间为2009年10月。

  “老了老了还碰上这么一件事”

  黄大刚回忆,章诒和关于聂绀弩的文章在南方周末刊登见报的当天,家里人就已通过各方朋友获悉,“当时父亲住院,我们一直瞒着他。当时谣言很多,有些说(黄苗子)默认了。”黄大刚说,直到2009年5月,父亲的一位朋友不相信谣传,拿着报道复印件去医院看望,黄苗子这才得知此事。

  黄大刚说,随后他刚到医院,父亲就把那张报纸复印件给了自己,“说‘你看看这个’。他当时虽没多说什么,但对我不太满意,觉得我们瞒着他。”因怕生气影响老人健康,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黄家对这一话题尽量避开不谈,或有意岔开,但黄苗子时会提起。黄大刚回忆,有次父亲感慨,“没想到,老了老了还碰上这么一件事”。

  “我没有工夫也没这心思去弄这个事”

  2009年夏天,黄苗子出院后,家人担心老人上网,便断了网线。“他让我们恢复,我们就各种理由搪塞。”黄苗子一度找到在电信工作的朋友,“当时那朋友慌着给我报告,说‘耗不住黄老,牛都吹了,说有根电话线我就能让你上网’。”在黄苗子频繁催促下,全家耗了半个月,最终不得不恢复网络。

  黄大刚回忆,网路开通没几天,父亲对他说:“不给我开通网,是不是怕我上网看那些东西?我告诉你,我一条也不看,我现在在网上,查的都是关于八大山人的身世资料。”黄大刚告诉记者,父亲曾说,“我没有精力没有工夫也没这心思去弄这个事儿。有时间我不如干点别的,写写字画画画。”据他介绍,2010年春节前后,黄苗子创作了不少画作。

  章诒和:不想就这些问题发表个人看法

  黄苗子生前对章诒和作何评价?对此,黄大刚告诉南都记者,父亲曾提起他和章诒和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交情不深。“父亲觉得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写得不错,他很欣赏章的文笔,但也说章写聂绀弩的部分‘看着不大舒服,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聂绀弩和周颖两人关系很好,而且周大姐也不是那种人’。”

  随后,南都记者又连线章诒和本人。对于黄苗子的遗诗以及相关发言,章诒和表示,“不想就这些问题发表任何个人看法或感受”。

  鲜为人知的黄苗子

  1.《万历十五年》大陆出版推手

  李辉说,从上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黄苗子一直用他的身份做了很多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万历十五年》的出版。“读书人都知道《万历十五年》,它给史学界的研究写作开了个新的窗,但不知道它的出版背后,黄苗子是推手。”

  李辉透露,黄仁宇出版《万历十五年》英文版时在美国史学界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得不到出版,于是1978年黄仁宇想通过人带到国内,请黄苗子推荐出版,但是海关检查严格,扣留了书稿,走了两次通过各种关系才带到大陆,由黄苗子推荐才促成该书得以出版。

  2.去世前三年做成三件大事

  在留德学者王蓉芬看来,去世前的这三年中,黄苗子并未理会“告密”一事的影响,却在病床上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继续发挥书画一体的黄体,完成《狩猎图》、《农耕图》、《机杼图》等大画;第二件是整理出版了九卷本的《黄老汉聊天》;第三件大事是将他和郁风的收藏及作品拍卖所得设立了“黄苗子、郁风慈善基金会”,并在2012年获颁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后,将所得100万奖金全数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完成张光宇作品集项目。

  人民美术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卷本黄苗子集出版计划将很快启动。

  南都记者 李昶伟 邵聪 发自北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