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发现藏品背后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 10: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条开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被传竟出自江苏邳州工厂。这条新闻,再次将艺术品收藏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约7000万、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近600亿元。市场炙热,但面对真伪莫测的各路藏品,收藏者仍难免迷茫。

  国内鉴宝类节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火起来。作为央视综合频道的一档大型艺术品收藏栏目,“改变同类节目以估价为重,倡导以文化收藏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寻宝》的制作理念。”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任学安说。

  选择草根路线,价格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

  2月,武汉还有些阴冷。东西湖区文体局却是人声鼎沸,千余市民抱着自己的“宝贝”、排着长队报名参评《寻宝》“最具历史文化价值”藏品。

  一只马口窑花开富贵大坛,是民间藏家余长庭的心头至爱。上一次《寻宝》走进武汉,他正是凭着这件宝贝通过几千人的海选,最终入围“专家评鉴”环节。“虽然没得到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 余长庭说,“但我免费学了陶器的知识。”

  炫丽的灯光下,60件价值高低不一的藏品登台亮相。收藏者讲述收藏故事,四位专家随后点评鉴定。任学安说,节目采用这种形式,“是为了挖掘民间藏品,展示基层生活,给真正的社会主体以应有的位置,让老百姓变为主角”。

  之所以设立“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就是为了把收藏与文化联系到一起,建立文化评价体系,让价格不再是衡量宝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任学安说。

  在节目走进安徽绩溪时,由近现代安徽籍状元以及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等名人的手书墨迹构成的“中国近现代名人书札”,PK掉价值500万元的明代王宠的《南华真经》,最终夺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藏品。

  “文物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文物鉴定专家贾文忠(微博)说,“民间藏品多富含民俗,不少是编制村史、家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倡导理性收藏,自己感兴趣的才是好藏品

  “以前,家里留下的藏品,没钱时就便宜卖了,因为不懂。”北京藏家李亚朦藏龄三十载了,在逐渐迷上收藏、了解相关知识后,对于以前的“贱卖”心疼不已,但原因已无关金钱。

  “收藏讲的是文化!到一定程度,已与藏品价格甚至藏品本身无关。我享受的是研究藏品蕴含的文化的乐趣。”李亚朦说,“最早收藏字画,可繁体字、异体字研究起来太艰深。现在主攻瓷器。”

  去年7月,李亚朦带着自己的明代嘉靖清花寿字龙纹大缸(大龙缸)上了《寻宝》,“有人说是真,有人说是仿,我得弄弄清楚”。最终,大龙缸不仅鉴定为真品,还一举夺得昌平地区“最具历史文化价值”藏品。

  现在,每天睡前,李亚朦都要围着大龙缸细细看上一圈,“看用料、画法、指印纹,还能看出工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因为旋纹不同。几年了,不看看睡不着。”因为受到专家肯定,李亚朦的劲头更足:出去旅游,首先奔赴博物馆;遇到私人收藏家,一定要求教交流。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也是《寻宝》提倡的理性收藏理念。任学安介绍说,“我们坚持不围绕价格做文章,不为吸引眼球、做离百姓收藏十分遥远的高端藏品。” 

  “其实收藏的意义在于兴趣。” 贾文忠也不赞成藏友倾家荡产只求珍品,“不要因为投机而一叶障目,自己要把握住,提升文化鉴赏能力,选藏自己真正有兴趣的藏品。”

  留存民族记忆,保护藏品背后每一段故事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民族阶段性的记忆,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一块汉代玉璧,既是古时主人地位的象征,也可能是今人感情的寄托。任学安讲述了《寻宝》中的一段故事:一位女士总为丈夫误买赝品而生气。后来丈夫意外身亡,留下一块玉璧待鉴定。她为夫“寻宝”,最终证实这是块汉代青玉璧。再后来,为了缅怀丈夫,她也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

  “藏家都只是藏品的匆匆过客。” 李亚朦认为,每个藏家的故事连起来,就构成一个民族的记忆。所以,藏家的职责就是守护自己这一段故事。

  余长庭的陶瓷收藏馆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审批申请,“登记之后藏品不能买卖。马口窑陶器上世纪90年代就不再制造了,我要把它们全部留存下来。” 

  “我们会在节目中告诉大家,怎样保护自己的藏品,使其免遭破坏。其实有不少藏友参加完节目后,为了传承与保护,甚至主动向博物馆捐出了自己高价购买的文物。”任学安说,“公益性是央视做节目的坚定选择。引导对大众理性收藏,留存中华民族历史记忆,这也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