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状元后代的书法不输先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 13:26 东南早报
(记者 陈小芬 柯丽娟 实习生 魏舒婷 文/图)最近,泉州正准备申报“中国书法名城”,泉州书法名家高手,历朝历代不乏其人。吴鲁,这位清代最后一名泉州籍文状元,当时就因为书法而被钦点为状元。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的几代后人或多或少地秉承他的书法风格,如,其子吴钟善的书法在闽南地区响当当;第四代孙吴紫栋是香港知名书法家;第五代孙吴绶育同样也爱好书法。近日记者走近他的后代,挖掘这位状元留给家族的书法财富。
说书法
◆因书法中状元 后人承其笔风
吴鲁(1845-1912),清泉州晋江池店钱头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为科举时代福建最后一名状元。
“科举取士不仅文章要好,书法也很重要,特别是会试之卷,字必须饱满光圆,吴鲁被钦点为状元,和一手好字分不开。”泉州市书法协会许长峰副秘书长说,吴鲁殿试时,阅卷者对他的文章很是欣赏,但江西人文廷式也是德才兼备,诸考官最后比较卷面,发现文廷式的卷子有用刀痕迹(殿试卷纸很厚,写错时,可用刀刮削),而吴鲁卷面非常干净,字体工整端穆。最后,光绪帝将文廷式列为第二,吴鲁则被钦点状元。
“他有自己的特色,比较温和,端庄典雅,清丽脱俗,民间以能得到他片纸只字为荣。”许长峰说,中状元前,吴鲁的书法就很闻名,素有“书法精绝,名噪都下”之美誉,弘一法师也曾赞誉过。至今,泉州仍有“吴鲁好大字”之说。当时,北京坊间流传着一则故事:由于吴鲁文章翰墨,均为一时之选,称为“吴体”。
说后人
◆海内外有60多后人 教授大使多有成就
“吴鲁后人的书法以行书居多,从字迹看,都有先人吴鲁的痕迹,不过也带有各自风格,能看出他们各自的修养。”许长峰说,吴鲁的儿子吴钟善、侄子吴钟麟、孙吴普霖、吴旭霖,曾孙吴紫泰、吴紫来、吴紫钧、吴紫栋(现居香港,知名书法家),五代孙吴绶育等书法都传承家风,为世人所称道。
“吴鲁的书法一代代传到我这边,已经第五代,我觉得非常幸运。”今年64岁的吴绶育说,他的叔叔也就是吴鲁的四世孙吴紫栋,无论是书法、画画、编撰还是音乐等都有较高的造诣。吴绶育每次和吴紫栋通电话时都会提到书法。
吴绶育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给后辈命名,吴鲁还编了一首词,这首词是“紫绶金章绵世泽,祥麟威凤振家声”。如今,吴鲁后裔已由故乡泉州晋江开枝散叶至海内外,分布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的澳门地区、香港地区、泉州晋江钱头村等。到现在,后辈命名已经是第七代“章”字辈,后代子孙共有60多人,以男性居多,最年长的是吴鲁的曾孙“紫”字辈,今年95岁,住在晋江钱头村老家,“章”字辈也有几个今年才刚出生。
除了在书法方面出了很多名人,吴鲁后人在其他领域也有较高造诣。如吴紫镇(吴鲁的四世孙)曾是复旦大学的数学教授,在泉州华侨大学教过书,上世纪70年代初去了香港;五世孙中,有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有报业从业人员,还有驻美国大使,驻加拿大大使等。
说保护
◆抢救先人著作 后人慷慨捐赠
吴鲁一生留下书法作品、家书、藏品极多,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岁月的变迁,很多书法作品都已流落。吴绶育及叔辈吴紫栋等多位后人,历时十多年、花费六七十万元收藏和抢救吴鲁的真迹。
在吴绶育的卧室,记者见到一幅吴鲁挂像。“我们现如今手中有吴鲁的著作很少很少,不过留有吴鲁的一些书法作品。”说着,吴绶育从柜子后面小心翼翼搬出给记者看。怕受潮,有的作品用报纸包起来,有的作品装裱在框里,还有一些刻在木碑上。
当给记者看过这些作品后,吴绶育马上拿来干布,仔细擦拭这些收藏品,“怕受潮,差不多每半年就得擦一次。”吴绶育说,吴鲁的很多真迹和收藏品都已捐给了博物馆,差不多有几百件,“我们这些后裔宁愿当乞丐,也会把他的作品捐出去。”
延伸阅读
泉州状元后代今何在?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惟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唐宋以来文风鼎盛,英才辈出。据《泉州府志·选举》(乾隆年间)记载及后人统计,从唐朝到清朝,泉州出了状元19人,其中文状元14个,武状元5个。
近日,记者走访了杨清江、龚书群、吴远鹏等泉州文史界的专家以及部分状元后人,试图为读者找出这些状元的后人现在都在何处。
从泉州开枝散叶到各地
在市区新门街龙头山面粉厂里,有一个曾氏大宗祠,这是宋朝时期状元曾从龙家族的祠堂。曾从龙祖居泉州城西龙头山,出生在西街曾井铺(曾井巷)。他的后裔,除了部分留在本村,有的迁往南安水头镇,有的漂洋过海,去了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的来到台湾。这几年,时有台湾曾氏宗亲回西垵村寻根祭祖,其中不少就是曾从龙的后裔。
在北宋咸平五年乡试、省试、殿试连中三元的王曾,祖上世居泉州王厝埕,为“开闽三王”王审邽之后裔,后迁山东,曾孙王晔回居泉州。记者从泉州开闽三王文物保护管理处了解到,目前泉州的王氏宗亲有近60万人,台湾约90万人。泉州的王氏后裔大部分是王审邽的后代。
吴鲁是清代最后一位泉州籍文状元,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的后裔已由故乡泉州晋江开枝散叶至东南亚及美洲大陆等地,目前共有60多人。
或移居外地在泉未有后
文史专家告诉记者,有的状元祖籍泉州,但祖辈迁居外地,或是状元自己移居外地,因此在泉州难有后人。
如明朝时期的泉州籍文状元柯潜,祖上原居泉州晋江,五代时移居莆田。清朝乾隆时期的文状元庄有恭,原先居住在现市区北门破柴巷一带,后来搬至广东。龚书群表示,虽然泉州留有庄有恭的字碑,且有传言他曾在泉州寻根谒祖,并为青阳庄氏祠堂撰写对联,但他的后人肯定在广东。
清光绪六年的武状元黄培松,为南安洪梅镇仁宅村人。黄培松在1922年解甲后隐居厦门,并倡建江夏祠,后又移居福州,于1925年卒于福州,他的后人很有可能就在福州。黄培松育有两子,长子黄孟奎,曾任福建省教育厅长,次子黄曼士迁居新加坡,在侨界颇有影响。海内外非常多的黄姓人士常会到江夏堂拜祭。
部分同姓居民认状元为祖
其实泉州有几个状元,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统计出的这19位状元中,有些的年代较为久远,因此后代比较分散,目前未有这方面可考究的史料。
如陈逖、黄仁颖是五代时期中的状元,当时改朝换代频繁,因此状元的“有效期”很短;明代的文状元龚用卿,祖籍是泉州晋江,龚氏族谱上却记载说龚用卿中了状元不认祖。因此,关于他们的史料很少,其后代也就不得而知。
有文史专家告诉记者说,一般在状元出生地或状元为官、生活居住地,当地同姓的居民均会认这位状元为他们的先祖。
如宋代的状元梁克家,他是蚶江(属石狮)人,死后葬于泉州城东(今丰泽区草邦湖水库南岸)。目前泉州市区,不少梁姓人,都认状元梁克家为先人。不过记者了解到,梁克家有一个儿子叫梁亿去了闽东地区,这也意味着在那里也会有梁克家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