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竟然变身成日用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3日 09:58 经济参考报 微博

  一把伞,收卷起来俨然就是一颗翠玉白菜,而打开后,伞面白绿相衬,十分清新,在结构和形状上与正常阳伞相似,还具有防U V、防风等功能。“没想到文物还能变成遮阳伞,这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很特别,也很好玩!”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台湾馆中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展区的一把白菜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把翠玉白菜伞是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翠玉白菜设计出来的,获得了去年首次举行的根据国宝进行商品设计的国宝设计大赛的金奖。它的设计者当时还只是一个即将要上大学的17岁女生。”台北故宫博物院博物馆商店与餐饮服务总经理何春寰告诉记者。

  何春寰告诉记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仅翠玉白菜的衍生品就多达204种,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新台币,十分惊人。记者在文博会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区就看到了公交卡、项链、挂饰、文具夹等诸多翠玉白菜衍生品。

  而实现走向市场化的文物并非仅限于翠玉白菜,何春寰说基本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所有文物都有衍生品,去年,所有文物衍生品的销售额共计8.8亿元新台币。

  “故宫中的宝贝太多了,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学会怎么好好地利用它,开发的空间还很大。我们正在通过国宝设计大赛和图片授权、品牌授权、合作开发等机制,借由年轻人的各式各样设计的产品化,把传统文化传递到生活中。”何春寰说。

  第一次逛文博会的康先生在台湾馆买了不少东西,而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区,他又将一双青花瓷环保筷收入囊中。他说,“感觉上,台湾馆的东西更实用,更大众化一些。其实,通过日常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文物的来历以及那段历史,对于传播传统文化非常有帮助。”

  实际上,最初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衍生品也仅限于纺织品、复制品等,但最近十年开始尝试与各种产业合作。何春寰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衍生品市场的繁荣源于跨界、跨业、跨领域合作,透过创意,让那些碰不着、摸不着、生活中也用不着,只能摆在玻璃柜里的文物变成现代人生活中具有各种功能的日用品。

  “通过商品这个媒介,把博物院里的文物带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面。如果这些商品的文化含金量高,它就具备了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功能。”何春寰说。

  “文物”变身日用品,果真叫好又叫座。第八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区的销售额就超过了5万元人民币。“希望有兴趣和我们合作的厂商到文博会现场来看看市场对这些产品的反映,我相信会大大增强他们投资合作的信心。”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