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橘园美术馆:光的奏鸣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0日 12:10 中国建筑新闻网

法国橘园美术馆外观 法国橘园美术馆外观 法国橘园美术馆内景 法国橘园美术馆内景 法国橘园美术馆的采光 法国橘园美术馆的采光

  作者:刘文豹

  酒足饭饱,想起一个美妙的体验一直未与大家分享,那就是位于杜乐丽花园西南角,闻名遐迩的Musee de I’Orangerie(橘园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展出印象派的重要作品,其中莫奈精致、高雅的《睡莲》(des Nympheas)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除此之外,该馆还收藏有,让·瓦尔特(Jean Walter)保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捐赠的艺术品,数量极其丰富。

  橘园美术馆建于杜乐丽王朝宫殿的遗址上,它是1871年巴黎公社时被夷为平地的。该美术馆建成后经过多次维修和改建,最后一次全面翻修用了六年的时间并于2006年重新开放。走进美术馆,你会感到馆内光线异常充足。光线明暗强弱的节奏变化,有如聆听一首光的奏鸣曲。

  该美术馆的格局非常独特。露出地面的是一个长约100米,宽约14米的长方体。山墙为古希腊风格,屋顶采用玻璃桁架,为两坡顶。入口由山墙进入,一进门就要求安检,保安要打开背包检查的。这个空间狭窄些,有两层楼这么高,光线从透明的玻璃屋顶上撒下来。再往前,就是一个接待区。接待区为纵深方向的长条形,中间为通道,两侧为服务房间,光线比较灰暗。整个接待区上面为一个两层高的白色箱体,且与两侧的玻璃外墙有一米的间距,阳光照耀下,斑驳的影子洒在白色箱体上,有如失去重力一般悬浮。这个区域包括存包、问讯、售票、语音讲解及残疾人电梯等功能。

  当你买完票,再往前几步就是检票处。这时你会感到空间豁然开朗,屋顶的金属桁架在素白混凝土墙壁上尽情的涂抹自己的影子。两侧的玻璃幕墙让视线非常通透,而前面就是一座“桥”。走在桥上,不由的脚步停下来,并开始上下左右的张望。这种体验,如同人在池塘水底的感受。

  这个桥的空间,其实是一个水平联系与垂直交通的交叉口。它使进入接待区以来,一直向前的紧张感获得舒缓。前面走过的那段空间,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玻璃盒子,接待区是被包裹在玻璃盒子里的实体而已。而再往前就不一样了,那将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桥就像时间隧道一样,让你进入到一个异样的环境。

  我环着好奇往前探访。

  果然,光线立马暗淡下来。我进入了一个封闭的椭圆形空间(过厅)中,顶部有一个同样为椭圆的小采光口,光线像沙漏一般,徐徐的降临,时间也停止了。这种感受我曾碰到过,那就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在三里屯VILLAGE设计的一家名字叫瑜舍(the opposite house)酒店。大堂侧边的电梯厅就是这种感觉。猛的进入电梯厅,让人一下“眩晕”过去:),的确有点神奇。

  这个过厅将空间轴线进行了90度的转换。你必须从两侧的小门洞穿过,必须经历一下黑暗,必须带着一些惶恐,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展厅。而展览的“高潮”部分正开始……

  前面就是安放莫奈《睡莲》(des Nympheas)作品的展厅,它是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献给法国的礼物。据说展厅是按照艺术家的意愿陈设的。这些作品的展示独具匠心,它被安放在一个椭圆形空间内,作品环抱四周,无始无终。

  早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莫奈就开始致力于系列创作,试图描写出相同的景致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变化。1883年莫奈移居Giverny,住在一个人造池塘的旁边,池塘周围绿树怀抱,水生植物茂盛。莫奈就是为了能够捕捉这些景致在一天当中的变化。莫奈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绘制这些时刻变化的节奏。在这里,他完成了Nympheas(睡莲)系列。巨大的尺寸和池塘表面上支起的帆布,喻示他对传统画法和构架的摒弃。尽管他的视力开始下降,莫奈还是在1926年他逝世之前完成了这个系列。

  展出的这些巨幅绘画反映了时间的变化,从东方的清晨到西边的晚霞。可惜,我当时并没有读解出来。

  这两个展厅在平面尺寸上略有差异,共同的感人之处在于展厅的采光。光线从玻璃屋顶进入,再穿过椭圆形展厅顶部的玻璃天窗,这是第一次过滤。经过椭圆形展厅上部墙面的反射后,再由上部的椭圆形白纱网均匀的挥洒,这是第二次过滤。经过两次过滤后,室内光线依然充足,然而没有任何阴影。这是一个明亮的、没有阴影的空间,你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我被这种飘忽感所陶醉,坐下来静静的欣赏。感受这个空间,感受莫奈的绘画。这是莫奈奉献的精神财富,画作宁静祥和,及其优雅。我久久不忍离去。

  位于美术馆地下层的144幅作品是由瓦尔特先生与纪尧姆先生捐赠的。这些藏品展示了19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两个时期的法国艺术创新。第一个时期是印象派风格,展示了印象派的群体面貌,以雷诺阿与塞尚的独特作品为代表,这在巴黎的美术馆中也是独一无二的。第二个时期是早期现代艺术以及向新古典主义一定程度的回归,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其典型时期,以莫迪利阿尼、卢梭、毕加索、马蒂斯、德兰、Utrillo以及Soutine的杰作介绍。

  地下展厅并不位于地面建筑的下面,而是偏移出来。两者由紧贴地面建筑的一条采光井所联系。下到地下展厅,首先会被这条“光的走廊”吸引,如同购物街一样明亮。你可以看到,有的人快步奔向尽头的展厅,有的却驻足欣赏周边的绘画,有的却赖在座椅上休息……

  看来真是一个艺术的天堂啊!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