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艺术家很会玩收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9日 08:12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作为“海都15年,新活力新魅力”系列策划活动之一,本报和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微博)联合举办的“寻找福建民间珍宝”,正在火热征集中。在连续多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现象,福建的艺术家多爱玩收藏,而且涉猎的品类多,还不时能捡漏。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在福建收藏界和艺术界都颇有名气的陈达、黄以注和江晓。与他们交谈过程中,记者明显地感受到,他们不仅在收藏,更像是在研究,而他们从藏品中汲取的营养,和他们所从事的艺术事业相得益彰。

  陈达在福建寿山石界颇有名望,他从师于谢义耕、陈子奋、潘主兰先生,学习书画篆刻艺术。他的藏品很丰富,目前正全心全意地研究青铜器。

  黄以注拜金石名家辛翁为师,学习治印,在金石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如今,他沉迷于收集整理与家族文化相关的东西,希望通过繁杂的收集整理,将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江晓毕业于雕塑专业,曾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寿山石壁画创作。他最喜爱的藏品正是竹雕。

  江晓:恋上“香筒王”

  江晓说起自己的藏品,他不假思索地推荐竹香筒。在他的众多藏品中,这件藏品价格不是最贵的,材质不是最稀缺的,为何对它情有独钟呢?

  “这件可是"香筒王"。”江晓端详着藏品说道,这个竹刻香筒的艺术价值难有匹敌者。2006年,台湾翦淞阁在中国嘉德(微博)首拍,文房精选里的深深吸引了江晓和福建收藏家、云水居主人林学春二人,二人当即奔赴香港看预展,从此恋上这个香筒。

  “你看,这个《孟浩然踏雪寻梅》竹香筒,镂空布局,断而不断,形成不同的立体空间,非常巧妙。”江晓介绍,雕件上孟浩然骑在马背上,拢袖弓背,马张着嘴巴,马鼻微张,松枝低垂,从雕工上表现了雪的质感,也表现了天冷。而童子回首顾盼,与孟浩然呼应,构图具有叙事性。

  “整个作品透着文人高洁的风骨。”江晓说道,“从雕刻风格判断,我们初步判定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收藏起点要高。”随后,江晓讲起自己第一件藏品雕件《刘海戏金蟾》。2000年,他在《典藏》杂志上看过这件作品,印象深刻。2002年,一个台湾朋友欲出让这个雕件,江晓借回家赏玩,他把雕件放在床头,抱着看,一个晚上睡不着,刚眯过去,又爬起来欣赏。这件藏品当时出价30万元,而他当时积蓄只有3万元。他实在喜欢这件藏品,第二天找到藏家,希望能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把东西买到手,藏家被他的诚意感动,同意他分期支付。

  陈达:“孤独”的青铜器玩家

  传统艺术家陈达,是省内屈指可数的“玩”青铜器的藏家。而这“孤独”的收藏之路,陈达却说有独特的乐趣。

  陈达从事雕刻数十年,他坦言,青铜器对他的雕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他一直在关注研究青铜器。三年前,西安大唐西市可公开交易青铜器,陈达开始了收藏青铜器的历程。

  陈达给记者看了他购买的第一件青铜器:商末周初的兽纹簋(gu),造型古朴,雕工精细。“中华民族的物件设计、雕刻,都可以在最原始的青铜器上找到原型,青铜器是雕刻艺术的鼻祖。”

  陈达说道,青铜器收藏比较特殊,国家政策对其影响较大,前几年放开了交易,目前又禁止了,“现在青铜器基本就在一些小圈子内部流通。”

  在陈达的多件青铜器藏品中,他给记者挑了一个小件的青铜器夏代弦纹爵杯。“你看,这个爵杯,天然古朴,造型优美,这三个细足让人觉得它马上就要翩翩起舞。”陈达凑近仔细端详,然后又退一步欣赏,连连啧啧称道,真是太美了。

  为了让记者直观地了解这个爵杯,陈达又拿出收藏的商代爵杯,让记者比较,夏代爵杯线条简练,而商代爵杯雕工已经比较精湛细致。

  陈达对夏代弦纹爵杯造型喜爱有加,他自己给爵杯做了个模,准备做几个一模一样的黄金爵杯。

  黄以注:沉迷收藏“自家”宝贝

  记者第一次到画家黄以注的家里,看到最多的除了他刚画的国画,还有众多与家族有关的画作、艺文……出于对先祖诗书画印的敬仰,同时也沉迷于金石书画,他这几年热衷于收集整理与家族文化相关的东西,希望通过繁杂的收集整理,将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自从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敦公随王审知由河南入闽,其三子黄富在北宋年间迁到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麟峰,麟峰黄氏一脉就人才辈出。

  其中以康熙举人黄任(字于莘、号莘田)最为有名。黄任被公认为清初至清中叶成就最高的福建诗人。

  受黄氏远祖世代墨香盈门、诗礼传家的影响,黄以注不仅沉迷于金石书画,而且喜欢收藏与家族文化有关的东西。

  如今他的藏书柜摆满了泛黄的老书籍或字画,其中包括乾隆版的一套家谱。他告诉记者,“200多年前的这套家谱,就连国家图书馆也有收藏。”这套《麟峰黄氏家谱》总共有四册,是清乾隆四十五年癸丑木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也藏有这套家谱。之所以这套家谱能进国家图书馆,是因为这套家谱的编辑水平相当高,既有普通家谱收录的内容,还有艺文、杂记、跋等内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套家谱的卷首保留了历届修谱时的许多旧序,包括文天祥为他们家谱写的序文。

  “名门望族或书香门第,总有不少好东西,但未必能保存下来。”黄以注说,他收集整理家族的东西,是希望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他已经自费出版了五卷《麟峰黄氏艺文》,另外诗文集也在整理中。而在整理这些素材的过程中,他收集到了不少先祖留下来的东西,也有族人拿出好东西让他保存。其中,一册手书折枝诗稿,被书法行家看到后,要求复印一册。另外,明代天启进士、翰林编修、一代经学大师黄文焕,著有《四书诗经》、《易释》等书,满誉八闽,黄文焕的行书横披《陶靖节桃花源记》,现就收藏在黄以注的画室里。黄以注说,几年前,这轴手泽差点被一名闽籍大企业家买走,后来在他的劝说下,族人才转让给他。

  征集令

  寻找福建民间珍宝

  本报和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举办的“寻找福建民间珍宝”,正在火热征集中,市民可拨打968111推荐自家宝贝。9月22日至23日9:30—11:30、14:00—17:00,市民可带着自家宝贝,来到位于南后街塔巷的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现场将有专家为市民鉴定宝贝真假及价值。

  9月底,活动方将聘请专家,评选出15件宝贝。主办方将给每位宝主颁发证书及2000元奖金。国庆长假期间,这15件宝贝将在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内展出,市民可前往观看。

  寻找海都“记忆”  海都报创刊15周年了,5500多个日子,留下太多的回忆。今起,本报向广达读者征集“海都纪念物”。今起至9月底,读者可将海都纪念物送到报社一楼968111呼叫中心。届时,本报将根据读者送来纪念物的纪念价值、时间先后、保存状况等,选出10位幸运读者,赠送一年的报纸。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