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变身工艺化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6日 10:06 北京青年报
一位热爱生活的性情老人,以找乐的心情,捡拾起被我们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用那些碎片拼贴制作成一件件绝美的工艺画,将那些废弃的旧罐子变成极品宝贝,这让人们对于低碳环保,对于人生,有了更新的思考。
位于北京西城阜成门的刘燮昌老人的家,因布满工艺画被西城区授予“家庭艺术馆”称号,不少人因此亲切地称他为“易拉罐老人”。
几年间,刘燮昌已经做了三百多个易拉罐工艺画,大幅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小的有“玉鸟迎春”“四季花卉”。人物有《三国演义》中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无一不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刘燮昌退休之前曾是一名语文老师。2004年,他看到了一本介绍用铝箔纸制作工艺品的书,制作手法跟他当初给学生油印材料非常近似。“铝箔纸不正是易拉罐的原材料嘛!”想到这,刘燮昌将刻画蜡纸的铁笔又翻了出来,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易拉罐手工艺画的制作,一发而不可收。
2005年夏天,刘燮昌开始着重在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上下工夫。
他在已描有形象的铝箔纸上,用铁笔在形象的轮廓中进行按压,使得线条分明。为了凸显层次,他会用铁笔较粗的部分进行敲打和整平,这也是最难的步骤,敲打是最需要悟性的,讲究手法的熟练,指尖的感觉决定了作品成色的好坏。
刘老师对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烂熟于心。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低碳的理念,他把所有的语文插图,都做成了易拉罐艺术画。比如杜甫的《石壕吏》、朱德的《我的母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等等。
刘老师还积极参加街道、社区和大学组织的环保活动,给学生和环保手工队进行展示和指导,现场教大家怎样能把易拉罐变废为宝。
随着作品的增多,易拉罐用量也越来越大。邻居、朋友纷纷送易拉罐支持他,他的画也只赠不卖。他免费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捐赠学校,馈赠亲友。
文/兰屿 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