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92大陆文物首次赴台展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9日 07:5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揭秘1992大陆文物首次赴台展出 揭秘1992大陆文物首次赴台展出

  1992年12月初,香港启德机场。工作人员将包括兵马俑、金缕玉衣在内的22箱国宝级文物,安放到台湾华航货机后,飞机平稳地飞向台北。在两岸分隔40余年后,大陆文物首次飞越海峡,赶赴台湾同胞盼望已久的“约会”,拉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序幕。

  两岸文物交流20周年、两岸开放交流25周年之际,此次“破冰之旅”的亲历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副会长许青松接受了笔者的专访,讲述了这段并不如烟的往事。

  选最好的文物去台湾

  1991年,52岁的许青松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研究室调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筹备首次大陆文物赴台展出。

  “在两岸相互敌对的年代,台湾当局管大陆地区的文物叫‘逆产’,而大陆则称1949年文物迁台为‘劫掠’。”许青松说。

  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台湾文化界人士呼吁当局立即修改有关规定,放行大陆珍宝到台湾展出。

  在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台当局于1992年通过“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修正案”,放行大陆文物赴台展出。当年10月,“大陆古物珍宝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台湾承办单位为展望基金会。

  国家文物局随即召集有关专家讨论选什么珍宝去台湾,最后大家一致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的文物。“在这次赴台文物展中,我们从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调集了包括将军俑、士兵俑和战马俑在内的10尊陶俑,通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集了中山靖王金缕玉衣以及长信宫灯等重要出土文物。”许青松说。

  如同见到心仪已久的情人

  1992年12月1日,许青松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邵宗搭乘华航班机飞抵台北。“舱门一开,我一眼看到展望文教基金会的负责人李庆华、李庆安兄妹站在登机口迎接我们,当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这片陌生的土地一下子变得亲近了。”

  次日,两位大陆文物专家与李氏兄妹及部分台湾文博人士共同前往桃园机场,迎接22箱、110件大陆文物,并进行验关工作。“在文物抵达前,有台湾媒体造谣说,大陆来台文物是赝品,还说兵马俑里藏着真人。随着现场文物的开箱,这些谣言不攻自破。”许青松说。

  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专家看到文物后的激动。当时有台湾记者问参加验关的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林叔心“有何感受”。林女士回答说:“我非常激动,非常紧张,就像要见心仪已久的情人一样。”

  3天后,“大陆古物珍宝展”在台北市外双溪的玉山庄艺术馆展出。主办方原本只邀请了500位嘉宾参加开幕式,但现场却挤进了2000多位希望一睹为快的各界人士。

  这次展览在台持续了6个月,共吸引了38万人次前来观展。台湾媒体用“盛况空前”、“万人空巷”来形容展览的盛况。

  张学良夫妇细观两小时

  展馆里常常出现台湾政坛、军方高层人士的身影。时任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郝伯村带着警卫和小孙子排队买票时,被工作人员认了出来,将其“拉入”展厅。而蒋介石之子蒋纬国的“参观团队”则颇为排场。这位军方高级将领带领数十个随员,一进门便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带着兵马俑来参观兵马俑啦!”

  在展览开幕之际,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时任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先生也参观了展览。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少帅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女士来观展的场景。

  “那天听说张将军要来,我们都准备好去迎接他。车子一到,还没等我们走上前去,将军便自己走下车拾级而上,非常有军人风范。他身后紧随着夫人赵一荻。”许青松回忆说。

  展室中悬挂了一张骊山脚下秦始皇陵的照片。张学良在照片前驻足良久,然后缓缓地对工作人员说:“这个地方,我很熟悉。”

  当看到金缕玉衣时,张学良非常惊讶。了解到其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时,他问道:“刘备是不是就是这个刘胜的后人?”对戏文颇有研究的许青松马上回答:“京剧《甘露寺》中有一段唱腔,‘刘备本是中山靖王后,汉帝玄孙一脉留’,说的就是这个刘胜。”少帅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参观结束后,许青松对张学良说:“大陆人民非常怀念您,欢迎您回来看看。”他回答说:“谢谢!我也希望能回到家乡,但要时机成熟。”张学良夫妇参观了两个多小时后安静地离开。

  美梦成真和永远的遗憾

  玉山庄艺术馆距台北故宫不远。当时两岸故宫尚处在“不接触”的状态,即使是兵马俑这样的高规格文物,也无法在台北故宫展出。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秦孝仪却常常以个人身份来到玉山庄艺术馆,饱览神往已久的珍贵文物。

  “秦院长希望今后提高两岸文物交流的层级,有朝一日让大陆文物到台北故宫展出。他说,一定想办法让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文物到台湾来展出。”7年后,在秦孝仪主持台北故宫的最后一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在台期间,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教授石璋如先生的一段交往,令大陆专家不胜唏嘘。

  史语所是以殷墟考古发掘著称于世的研究机构,石璋如先生曾参与过11次殷墟发掘。当年届九旬的石璋如先生听说大陆殷墟考古有新进展时,特别兴奋,他请求大陆专家帮助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许青松等通过多方工作,终于满足了老人的愿望。

  然而,这位一生致力于殷墟研究的学术泰斗,在102岁仙逝之前,最终未能再回到安阳殷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刘  畅)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