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遗址内发现48个头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21日 07:51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神木石峁的玉器闻名国内外,有4000余件石峁玉器流散海内外,然而石峁玉器是否真的有4000年历史,争议不断。

  昨日,省考古院发布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证实该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并首次通过考古证实了石峁玉器的4000年历史。

  发掘中,出现了城门遗址内惊现48个头骨、城墙竟是夯土与石头相结合等诸多前所未见的谜团。

  证实:

  

  石峁玉器找到“家”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山梁上。上世纪20年代,外国人在此搜集数千件玉器。日本、美国、英国等许多著名博物馆均有石峁玉器。1976年7月,我省考古专家从神木农家征集127件玉器,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其中玉人头像价值最高,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联合组队,对石峁遗址重点发掘,首次考古发现7件玉器,其中完整的6件,主要是玉铲、玉璜等,最长的玉铲有18厘米长,专家一致认为,为流散石峁玉器找到了“家”,证实其有4000年历史。

  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该考古项目的领队孙周勇说,石峁石城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城址。专家用“震撼、兴奋、石破天惊”来评价这一发现。结合地层和出土遗物,初步认定其最早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属于中国北方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组成:

  

  内城、外城、皇城台

  这4000多年前的史前“最大都市”啥模样?考古确认,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约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城内面积约190余万平方米,石峁城址总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比西安城墙内面积(约11.3平方公里)的1/3还要略大些。城墙上均发现有城门,内、外城城墙上发现形似墩台的方形石砌建筑,外城城墙上还发现了疑似“马面”的建筑。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址布局,考古人员今年重点发掘了外城东北部的东门遗址,确认了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的门址、石城墙、墩台、“门塾”、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器、壁画及大量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为北方石筑城址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野。

  亮点与谜团

  

  城墙:

  

  石头里有夯土、木头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目前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城墙要么是石头建造,要么是夯土建造,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该石城的城墙竟然是夯土与石头相结合而建造的,石头里面有夯土、还有木头,如同今天水泥里的钢筋,使得城墙坚固无比,这结构还是首次发现。

  皇城台:

  

  城墙20余米高

  “皇城台”是当地人的称呼,也是该石城的核心区,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大致呈方形。与内、外两城不同的是,“皇城台”没有明显石墙,均系斩山砌筑的护坡墙体,斜收趋势明显,有层阶。有的高达20余米,令人吃惊。

  壁画:

  

  绘几何形图案

  这4000多年前的壁画上都绘些啥呢?在城墙墙根底部的地面上,发现了成层、成片分布的壁画残块100余块,部分壁画还附着在晚期石墙的墙面上,这也是目前发现该时期最多的壁画。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用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最大的一块约30厘米见方。颜料来自当时的铁矿材料。

  头骨:

  

  摆放似乎有规律

  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东门遗址的下层地面的2处遗迹,分别在外瓮城外侧和东门门道入口处,发现集中埋置人头骨,两处均为24个人头骨。摆放上似乎有一定规律,但却没有明显的挖坑放置迹象,外瓮城外侧的呈南北向椭圆形,门道入口处的遗迹略呈南北向长方形,缘何摆成此造型,令人不解。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有明显砍斫、灼烧迹象,颇为残忍。专家推测,可能与奠基或祭祀有关。

  玉器:

  

  缘何藏在墙体内

  此次考古人员发现的玉器均出土于墙体内,有的在倒塌的墙体内。玉器在墙内起着何作用?这还是个谜。

  本报记者 周艳涛 杨昊霆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