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计成《园冶》与镇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26日 12:10 金山网
□ 张大华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全盛时期,明代造园艺术巨匠计成中年后定居镇江,将自己的造园经验进行理论化的提炼加工,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总结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理论的巨著——《园冶》,这部著作的问世被研究者推崇为园林艺术这个独立门类诞生的标志。
《园冶》全书共三卷,附有图式235幅
《园冶》就是园林设计建造的意思,它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刊刻于崇祯七年(1635年)。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共有5篇,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共6篇。为便于运用,全书附有图式235幅,成为造园著作上的独创。
“兴造论”是全书之纲,阐述造园之意义。强调造园重在表现意境,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园说四篇,论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第一篇是“相地”。提出要先研究地貌特点,巧用自然地势因地制宜,因形制利,以决定何处叠山、何处凿池、何处建榭,利用原始地形,节省人工。第二篇“立基”是说园林的总体布局。具体提出了选择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假山六类建筑位置要注意的事项及相互关系。第三篇是“屋宇”,讲园林建筑要“按时景为精”,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平面形式、梁架构造及施工方法。第四篇是“装折”,提出园林建筑装修不同于一般住宅,要灵活运用,相间得宜,错综得体。
第二卷“栏杆”,计成主张园林的栏杆信手画成,以简单为雅,并在自己设计的上百种栏杆纹样图案中选择了一部分附于篇后。
第三卷中的一、二、三篇分别讲述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并附图样。第四篇掇山,讲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手法和禁忌。第五篇讲选石要领。第六篇讲借景,认为这是园林艺术的精髓,要运用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借景方法,以扩大视觉与心理空间。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的艺术核心
山石是中国园林的重要内容,计成专列“掇山”“选石”,阐述自己造园叠山理论,其中掇山是世人公认的精华所在。他将掇山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洞、涧、曲水、瀑布等节,叙述桩木理论、掇山途径,讲究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他总结自己的“选石”经验,依据杜绾《云林石谱》列出十六个品种,指明产地,辨别石性,以供掇山造景使用。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法,是计成认为的“林园之最要者”,方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他认为,只有把建筑、绿化、山石、水池等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布局建构,才能体现园林的天然之趣,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种天人一体、情趣自然的思想,是《园冶》艺术境界的核心所在。这一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成主持建造的三处著名园林
计成生前在大江南北主持建造的著名园林共有三处,即东第园、寤园、影园。
东第园主吴玄,曾做过布政使,他退休后在常州城东买下十五亩地造园。计成到现场勘察后,提出要通过叠石来增加高度,通过挖土增加深度,在山腰种上乔木,形成高低错落之势;在露出的树根间嵌石,营造出山水画效果;在临水处构筑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以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东第园建成之后,吴玄十分高兴,自诩为“江南之胜,惟已独收”。东第园的成功使计成一举成名。
接着计成为汪士衡建造寤园。寤园在仪真(今仪征)新济桥,建造于崇祯四五年间,其景点主要有“篆云廊”、湛阁、灵岩、荆山亭、扈冶堂等处。
影园是计成设计并督造的第三座名园,是我们今天所知成就最高的一座。因地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间,而由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命名为影园。主人郑元勋是当时扬州盐业巨商郑氏家族的核心人物。造园之前,计成和郑园勋做了精心设计和准备。1632年,董其昌路过扬州,郑元勋还邀请他来探讨、磋商,征求意见。据郑元勋《影园自记》描述:“环四面,抑万屯,荷千余顷,萑苇生之。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升高处望之,迷楼、平山皆在项背;江南诸山,历历青来”,在当时名园林立的扬州,被公推为第一名园。
《园冶》,让计成成为世界造园鼻祖
计成写《园冶》本意是把造园绝技传授给两个儿子。他在《园冶自识》中说:“暇著斯治,欲示二儿长生、长吉”,他觉得自己辛苦大半生,没有财产留给子孙,只能把自己平生积累的造园理论和技艺传给两个儿子,以作为他们谋生资本。一点作为人父的细微爱心,却促成了一门伟大艺术的诞生。《园治》问世正值天下大乱之时,在明清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中,江南园林遭受灭顶之灾,专门论述园林艺术的这部巨著也随着动乱的时代而沉寂了三百年。20世纪初,日本专家首先发现《园治》的惊世价值,并尊计成为世界造园鼻祖。瑞典造园学家奥斯瓦尔得·西润曾三次来中国搜罗《园冶》的有关资料,他把《园冶》艺术介绍到了欧洲。20世纪初,中国园艺专家陈植教授在日本看到了这部书,介绍到国内,中国营造学社1932年出版《园冶三卷》,使其光芒重现。
《园治》是部公认难懂的古书,近代以来,众多学者对它展开了研究,先后有一系列专著书籍问世,为我们打开了问学之门。如陈植注释、陈从周校阅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园冶注释》就为广大学人所推崇,另如张家骥著山西古籍出版社版《园冶全释》、赵农著山东画报出版社版《园冶图说》等也值得推荐。
在镇江,计成从一个画家成为造园艺术家
计成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出生在具有浓厚书画艺术风气的苏州吴江古镇同里。青少年时受到良好教育,优游于经史子集之间,饱学诗文,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知名。青年时代到过北京、湖广等地,中年后定居镇江,镇江优美的山水和造园之风,激起了他的造园激情。
他在《园治自叙》中介绍,“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受到镇江人制作假山的启发,他自己动手也做了一座峭壁山,看到的人都说与真的一样,受到激励,他改行精研造园叠山之道。
计成后半生,以造园为业,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和建造园林,足迹遍布镇江、常州、扬州、常州、仪征、南京等地,成为当时声名卓著的造园艺术家。
链接
陈植、陈从周教授与镇江园林艺术
陈植教授是中国当代造园艺术的奠基人,镇江伯先公园和河滨公园等公园设计均出自陈植之手,其中伯先公园借鉴了苏州网师园艺术特色。1933年至1937年,他受聘江苏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在镇江工作生活多年。
陈从周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园林艺术家,他曾多次到镇江考察,1963年写有《三山五泉话镇江》,1978年应邀为镇江建设系统干部作园林艺术讲座(据周文翔先生记录稿),1980年在镇江写出了著名的《说园(三)》,下面是他在不同场合和文章中对镇江园林艺术特点的评价:
“风景的优美或得之天工,或赖于人力。镇江则兼有两者之长。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金山,均仿此景色而作,可见其影响之大了。”
“镇江的园林不同于苏州、扬州的园林,更不同于杭州园林。镇江是真山真水,苏州园林是平地园林,镇江的园林 是真山真水的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借景、对景。镇江的园林是面面有景,看出去都有东西,不是关在小花园里,它开朗、迂回。清朝诗人有两句话:‘茫茫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色。’米芾是宋朝的画家,他画镇江的山水,是米家山水,是世界上画中的一派。米家山水就是画的南郊山水。”
“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处之寺,布局各殊,风格各异。金山以寺包山,立体交通。焦山以山包寺,院落区分。北固山以寺镇山,雄踞其巅。故同临长江,取景亦各览其胜。金山宜远眺,焦山在平览,而北固山在俯瞰。”
“镇江的园林要拿住镇江的特色,镇江三山是山因景异,三个山的风景全不同。古人很聪明,懂得两条原理,第一条是借景、对景,第二条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东西。金山寺的和尚是大建筑师,你看50公尺高的山,他造了大雄宝殿这许多房子,上面再造一个高宝塔,金山寺包山,造成迷楼的样子,跑进去一看,再跑进去一看,还有东西,这样进行建筑,这样进行设计。焦山,山比金山高,岛比金山大,平面做文章。它用院落,一个院落一个做法。北固山面积小,来个多景楼突出,你看我笑嘻嘻,我看你蛮开心,大家互为对景。焦山对面来个象山,也是互为对景。南郊的山叫愈看愈好,愈看愈雅。南郊的山有层次,有内容,有含蓄。南郊的山叫小中见大,100多公尺高的山,看上去是崇山峻岭,是含蓄,有层次,有变化,总的一句话叫耐游。什么东西叫‘耐’字不容易,耐看、耐吃、耐用、耐交、耐游,米南宫以南郊山水作画,在世界上都有地位,这是哪个教他的,是南郊的这批山教他的。”
摄影 张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