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迷唐绍仪倒在军统利斧下

2013年01月19日 09: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古董迷”唐绍仪倒在军统利斧下 “古董迷”唐绍仪倒在军统利斧下 唐绍仪的孙子唐景昙 唐绍仪的孙子唐景昙 唐绍仪故居 唐绍仪故居
唐绍仪与孙中山唐绍仪与孙中山

  本专题文: 记者张映武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抗战爆发后,本已淡出政坛的他却坚持留在上海,面对日方多方拉拢,唐绍仪不置可否的态度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唐绍仪是否真有“投日”行为?他被刺杀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日前,唐绍仪的孙子唐景昙、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唐绍仪遇害前后的经过。

  唐绍仪履历

  ●1874年,到美国留学,8年后回国,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助手。

  ●1904年,代表清政府先后两次与英国交涉谈判,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

  ●1911年,受袁世凯委托,代表北方与南方的革命党人议和。

  ●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1917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护法运动”失败后退居家乡。

  ●1931年,任中山县县长,3年后离职前往上海。

  ●1938年9月,被军统特务暗杀于上海。

  唐绍仪酷爱古董

  1862年,唐绍仪出生于珠海唐家湾,12岁时就留学美国,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唐绍仪在工作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是收藏古玩,他的家里摆放着许多的瓷器、玉器、字画等古物,尤其喜欢名人字画和书籍。

  “爷爷在共乐园里藏有不少古玩,这些东西大多是他不惜花重金买的,平时就摆设在家里供大家欣赏。我父亲并不懂古玩,也说不出爷爷到底收藏了哪些瓷器字画。”唐绍仪的孙子唐景昙告诉记者。据了解,唐绍仪曾搜集到一块晶莹发亮的玉石,闲暇时就拿出来把玩,爱不释手,并取名为“小玲珑”,他在家乡修建了一座私人花园,取名为“小玲珑山馆”。“但后来爷爷几经搬迁,这块玉石就不知去向了。”唐景昙道。 

  唐绍仪不仅是个古董迷,而且有许多别的雅兴。1921年唐绍仪回乡时将花园改名“共乐园”,里面的建筑物有观星阁、田园别墅、石门坊、六柱亭等,唐绍仪在石门坊门额上亲笔题写的“共乐园”三个字至今仍在。他在唐家湾共乐园内建了一座名为“观星阁”的私人天文台,屋顶露天平台按“六分仪”天文望远镜的规格设计,每逢初一、十五的晚上唐绍仪都会在观台上看星象。为了养信鸽,他修筑了塔式信鸽巢,闲暇时就在此喂养鸽子。唐绍仪生前酷爱江南园林,国内的西湖九龙尺寸是他仿照西湖的景色,把苏堤、莲影、曲桥、假山、亭榭浓缩于一池之中。

  不过,唐绍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爱好古董”的癖好,竟会被人利用,招来杀身之祸。

  遇刺经过还原:熟人登门,毫无防备

  上海沦陷后,日军制定了所谓的“南唐北吴计划”,企图通过邀请吴佩孚、唐绍仪等一批有威望的人物出任伪政权要职,推行“以华制华”的阴谋。唐绍仪一下子被裹进了政治旋涡。

  国民党军统侦察到日军的计划后,派出特务监视唐绍仪的一举一动,蒋介石、孔祥熙等先后写信劝他离开上海。面对来自各方的规劝,唐绍仪不置可否,只是说“等把一些事料理完后就动身离开上海”,具体什么事?他没吐露,这引起了舆论的猜测。虽然备受怀疑,但是,唐绍仪毕竟是同盟会的元老,退出政坛后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军统人员暂时不敢贸然行动。

  1938年9月28日,日本“对华特别委员会”的土肥原贤二秘密前来唐绍仪的寓所拜访,双方在屋内进行谈话。唐景昙告诉记者:“这次会谈的详细内容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我听我父亲说过,土肥原贤二曾提出让爷爷出任伪政权的职务,还希望爷爷拟一份‘和平救国’之类的通告。”唐绍仪与日军高层的谈话很快就被军统特务发现并迅速传开,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戴笠最后下达了刺杀令,而执行命令的是“抗日锄奸队”的谢志磐、军统杀手赵理君等人。

  唐绍仪的别墅门口防备森严,附近还有不少巡捕往来巡逻,一般闲人很难进出。1938年9月30日上午,三名商人打扮模样的人开车来到唐绍仪的公寓,称有古董想低价出售给唐绍仪,“来人中一位叫做谢志磐的人,这个人跟爷爷有一定的交情。他深知我爷爷爱好古董,之前也带过古董商上门拜访过几次,因为是熟人,门卫和爷爷都没有防备。”唐景昙道。

  唐绍仪像往常一样让门卫将他们迎进客厅,三人将古瓷瓶、宝剑等古玩品装在一个厚厚的木匣子里,花瓶里藏有一把利斧。谢志磐他们先拿出几件古瓷器、古剑给唐绍仪欣赏,唐绍仪见到后爱不释手,把瓷瓶拿在手中仔细鉴别,全然没有留意几位“古董商”的举动。

  唐绍仪选定几件古董,吩咐仆人去取钱付款,客厅就剩唐绍仪和几名“古董商”。就在唐绍仪低头研究瓷器之际,站在一旁的赵理君突然拿出利斧,对着他的头部连砍两斧,唐绍仪未及吭声就倒在了血泊中。

  “我的父亲唐柱那时20来岁,当时在附近的老师家学画画,听到父亲遇刺的消息后跑回来时,爷爷已经被送往医院,那把砍在爷爷头上的利斧也不敢拔掉,一起送去了医院。但爷爷终因伤势过重去世。”唐景昙道。

  唐绍仪“投日说”缺乏确凿证据

  唐绍仪在清末民初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曾为维护中国主权、外交权益以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唐绍仪被刺后,有关他是否“投日”一事,几十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有一批学者集中研究了唐绍仪的历史,当时他也参与其中,还写了一本有关唐绍仪的传记。“根据搜查到的档案文献,我并没有找到唐绍仪‘投日’的证据,而且他那时已76岁了,在家里深居简出,醉心于古玩品,几乎不问政事。但唐绍仪跟日本人有接触是可以肯定的,面对各界人士的劝说,他坚持留在上海不肯离去,对外界的质疑又不置可否,这些行为终令国民党当局生疑,招致杀身之祸。”

  唐绍仪“投日”毕竟缺乏确凿证据,但军统还是执行了暗杀唐绍仪的命令,这引起了一些国民党元老的不满,外界也议论纷纷。国民党政府事后做了一些措施来平息风波,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人的名义,拨付给其家属治丧费5000元,并特地颁布了《唐绍仪褒扬令》,称“唐绍仪晚年被日本人多方拉拢,但其终不肯出”,同时宣称要尽快捉拿凶手。此案后来不了了之。但在国民党军统内部,却将这次成功的刺杀案例列入《行动术》一书中,作为特务的教学题材使用。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