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岁历史建筑仅靠几根木柱支撑
2013年01月22日 10:18 长江商报 微博

天井摇摇欲坠,靠几根木柱勉强支撑着,一下雨,屋内就“水流成河”——这就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五里界一栋有着147年历史的优秀建筑现状。昨日,网友和村民呼吁尽快修缮。
除大门外,房子还有3个出入口
这栋老房子位于五里界檀树岭村杨陈湾。房子门框为花岗岩条石,木质门高大厚重,镶嵌的圆形装饰锈迹斑斑。门头上方条形大理石上,雕刻的“皇恩旌表”四个大字依稀可见。大门前约200平米的地面,全是花岗岩条石铺成。
房内独居的是90岁的黄婆婆,见记者拍照,她笑道:“这幅老相了,还拍什么?”
老房子分为两重,两重之间有个天井,天井的地面也是用花岗岩条石铺成的。房子中间是大堂,大堂正中间的墙壁上挂有一幅现代照片,黄婆婆婆看着照片笑了起来:“都是我的下辈,都在外地。”
左右两侧为偏房,偏房各设有耳室,分别有一道小门,黄婆婆住在右侧耳室内。房内墙壁都是木质的,上面雕刻有戏子等图案。左侧耳室也有3间房子,都闲置着。整个房子除了大门外,还有3道门从三个不同方向出入。
“皇恩旌表”是清代皇帝御赐
房间内收拾得很干净,只是天井摇摇欲坠,靠几根木柱支撑着,屋顶铺盖的黑瓦多处松动缺失。因为风雨必漏,地面非常潮湿。“要不是条石和青砖,房子早垮了。”黄婆婆的侄儿、65岁的陈功荣说。
“祖辈是在武汉市区开皮坊的。”陈功荣说,他也不知道房子是在谁手上建成的,但“皇恩旌表”是皇上御赐的,曾在当地红极一时。
据了解,武汉市房产局安危处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曾实地调查过,初步查明该房子大概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有147年历史。这是武汉城乡民宅建筑中,目前保持较完好的一处建筑,已被列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单位。
针对呼吁修缮的声音,檀树岭村村支书陈先生称,将向上级申请,尽快处理。 (记者 沈右荣)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