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缂丝:买的是织娘的寂寞

2013年03月12日 09:28   中国经济周刊  微博

  记者 王山山

  41年前,一场跨越了最辽阔海洋的握手震撼了全世界。1972年2月,周总理将一套金地牡丹六扇屏风作为国礼送给了第一位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就这份珍贵礼品的,正是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缂丝。

  缂(音同“刻”)丝起源于上古,兴盛于宋代,曾因皇家垄断而日渐式微,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重新发掘扶持。2009年,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技艺曾锁在深宫

  缂丝,也叫“刻丝”,织造工具类似织锦,为古老木机及若干竹制梭与拨;然而与织锦不同的是,缂丝所采用的是“通经断纬”式织造技艺,用同色蚕丝贯通作经,用各色彩丝作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式织制图案。

  缂丝无关印染,不需底布,手法繁复。因为采用了这种“通经断纬”的独特织造技术,缂丝在中国众多的丝织品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被誉为“织中之圣”。

  “缂丝的兴盛期是在宋朝。由于宋朝崇尚文学,当时不少皇室贵族都用缂丝织物装裱名家字画。南宋时期,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 北京曹美姐缂丝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缂丝能运用各色丝线,自由灵活地表现图案,因此摹缂出来的作品往往能够‘胜于原作’。文艺天子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就有摹缂的作品存世。”

  明清时期,缂丝被皇家垄断,民间不再允许使用缂丝织物。缂丝完全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制器物及官员官补。“一件皇帝祭天祭祖时所穿的缂丝龙袍,可能需要若干织工数年甚至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陈新说。

  晚清时期,由于国力衰微且陷入动荡,中国的缂丝工艺几近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保护、提高、发展”的指导方针下,缂丝工艺一度枯木逢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在苏州设立了很多生产缂丝日用品和工艺品的工厂,当时日本从这些工厂大量进口缂丝织品。“那时,一条由缂丝大师花费300个工时织造的9米长、0.33米宽的顶级和服腰带在日本可以换一辆丰田汽车。由于后来对日出口受阻,这个产业也迅速衰退了。”陈新说。

  “买的是织娘的寂寞”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织物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其昂贵的真丝材质和曾经的御用皇家身份,更因其织造工艺的繁复与精细中蕴藏着织娘们沉甸甸的寂寞光阴。

  一家缂丝销售企业的客户经理桑古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演示了缂丝的主要工艺流程:手持穿有彩色纬线的小梭子对照画稿在经线间来回穿梭,每换一种颜色,就要换一把梭子。据小桑介绍,织工们在织造一幅缂丝作品时往往要换梭上万次。

  小桑说,缂丝对织工的美术功底有一定要求:“由于所摹缂的画稿上通常没有颜色,织工需要自己配色。有时候,同一幅作品,不同的织工会有不同的色彩选择,或深或浅,或明或暗。”

  通常,一幅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原作者可能是在灵感来临时,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然而织工在摹缂作品时,却往往要花费月余光阴甚至经年方成一幅。由于很多摹缂作品上都会有颜色深浅的渐变,织工们为细致体现作品,通常要将一根真丝线劈成两股、四股乃至八股,最细时甚至只用丝线的六十四分之一。无论是换梭,还是劈丝,每幅缂丝作品都需要织工长久、专注地工作,不容有失。也正是由于这一份专注的辛苦,游客们在苏州购买缂丝工艺品时,导游经常会说:“您买的,是织娘的寂寞。”

  要成为技艺精熟的缂丝织工,至少需要10年经验。可是,等织工们技艺纯熟了,他们的视力也会因为过度劳累而严重下降。目前国内掌握缂丝技艺的不足200人,真正的技艺大师只有三四位,且都已在花甲古稀之龄。

  价值仍未被发现

  “缂丝虽然依附于其他艺术形态,却有自己的价值。用真丝材质表现的书画作品,色彩比原作更加饱满且更易于保存,可以千年不坏。更重要的是,缂丝作品只有优劣之别,没有真假之分。每一幅缂丝作品凝结的都是织工的心血,即使是同一幅画稿的两幅摹缂版本,也没有哪一幅省力、取巧的可能。”陈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我国拍卖市场上时常能够见到缂丝作品,其中多为宫廷御制的书画、屏风等面积较大的作品。2006年,一幅《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在澳门以8050万元的天价成交。

  虽然成交价格惊人,但是相比起艺术品文物市场的巨大泡沫,陈新认为,缂丝的价值还未被多数人认识。

  目前,国内专门生产缂丝产品的企业很少,主要分布在苏州、南通等地。通常一幅缂丝织品的价值主要以作品面积、繁复程度及织工技艺水平来衡量。如今,一幅摹缂名家字画的缂丝织品售价约在每平方厘米十元到几十元之间,我们计算拍卖市场上出现的那些缂丝织品的最终成交价即可发现,这些名家名作的价格约在每平方厘米从几百到几千元之间。由此可见,将书画作品摹缂下来的缂丝织品仍是一项很有升值前景的收藏项目。

  近年缂丝织品拍卖情况一览

  2001年 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缂丝姜晟书《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以343.2万元成交;

  2002年 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北宋的缂丝米芾题诗《长春图》以792万元成交;

  2004年 中国嘉德春季专场拍卖会,清乾隆御制的《钦定补端石兰亭图贴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成交;

  2006年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公司澳门艺术品拍卖会,《清康熙御用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大屏风》以8050万元的天价成交;

  2008年1月 北京文久国际拍卖会,《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以7205万元成交。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