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政治监狱:金墉城

2013年04月03日 10:12   大河网-大河报  微博

金墉城城墙遗址 金墉城城墙遗址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开篇名句,而让后人无限仰慕的三国时代,是以三家归晋宣告结束的。

  司马氏终得天下一统,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司马炎取代曹魏后,其都城仍设在洛阳。洛阳为天下名城,东汉末年历经浩劫,宫室尽毁。曹魏立国后,开始着手修复洛阳古城。

  汉魏洛阳城从魏文帝曹丕时代开始营建,至魏明帝曹时基本宣告完工,建成后的洛阳城重新恢复了天朝都城的风貌,道路系统完备、城池坚固高大,俨然一派皇城风貌。

  和东汉时期的都城不同,魏晋时期的洛阳城增添了一座卫城——金墉城。汉魏洛阳城为天下中心,多少庙堂决策、多少风云变幻都发生在这里。作为洛阳城的卫城,金墉城所见证的历史波澜,同样精彩。

  在修建洛阳城的同时,魏明帝下令在洛阳城内西北角修建一座卫城,即为金墉城。金墉城偏居城隅,为整个都城的制高点,俯瞰洛阳,易守难攻。魏明帝当初修建此城,是为了避险防乱,安身立命之用。但命运弄人,作为一座卫城,金墉城没有成为一座保卫之城,反而成了一座监狱城——作为魏晋时期的“政治监狱”,金墉城几乎成了废主弃后们的指定监狱:

  曹魏嘉平元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将其囚禁到金墉城;咸熙末年,魏主曹奂被迫“禅让”于司马炎,连同“魏宫故人”一起被迁往金墉城。

  到了西晋末期,金墉城几乎到了“客满”的地步:晋惠帝(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的老婆贾南风专权,将杨太后废掉囚禁在金墉城;赵王伦掌控大权后,将贾南风废掉也囚禁在金墉城,后来赵王伦篡位,干脆把晋惠帝也关到了金墉城;赵王伦的大逆不道激起了诸王的“义愤”,他们联合起兵,打进洛阳后,把晋惠帝从金墉城迎了出来,把赵王伦关了进去……

  晋末“八王之乱”,金墉城成了最直接的见证:皇帝、皇后、太后、王爷、重臣……这些重量级的人物,垮台后几乎都要到这座卫城走一圈,他们有的命丧于此,有的有幸走出,重新复位,其中命运最为跌宕起伏的要数羊献容,这位贵为皇后的女子被各方政治势力五废五立,完全成了任人摆布的棋子,西晋灭亡后,羊皇后又被匈奴人掳去,立为皇后。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母仪天下的羊皇后命运起落无常,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金墉城是一座小城,但它是一座浓缩了那一混乱年代复杂历史的见证之城。历史上恐怕没有哪座小城像金墉城这样目睹了宫廷之间的血色惊变,也闻听着改朝换代的刀光剑影。

  金墉城既是魏晋时代的一面历史铜镜,也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份政治风云晴雨表。

  A

  金墉城原为仿效铜雀台

  2011年秋天,我到洛阳采访,特意去金墉城遗址查看。原以为金墉城应该离洛阳市区很近,一打听才知道,金墉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公里左右的孟津县翟泉村东北一带。

  我找了一辆车,直奔目的地。在汉魏故城文管所工作人员的带领,我沿着翟泉村的田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在村子东北角,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一堵黄土墙就是金墉城的城墙遗址。残破的城墙不高,有五米多点,不过非常厚实,目测有两米多厚,黄土夯就,土质非常纯净,城墙非常结实坚固。

  城墙遗址历经千年风吹日晒雨淋,只剩下如今一段段断断续续的遗迹,上面长满了青草,城墙下,堆着附近村民的秸秆。站在金墉城下,摸着厚厚的黄土层,依然能感触到一千多年前修筑者的精心和严谨。1995年和1997年,文物部门曾对金墉城城墙遗迹进行了发掘整理,发现城墙地基非常牢固,在距离地表3.4米的地方,依然能看到夯土的痕迹,可见为了构造这座城,当时的统治者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金墉城最初是由魏明帝曹叡下令修筑的,魏晋时期的帝国都城洛阳就是在他统治时期大规模营造的。据《水经注》记载:“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洛阳市汉魏故城文管所所长桑永夫说,曹魏复建洛阳城后,放弃了东汉时期相对分散的南北二宫制,采用集中于城区北中部的单一宫制。

  这虽然使皇宫布局更加紧凑,但也存在一个隐患:一旦祸起肘腋,皇帝避险的空间就显得狭小了。可能正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魏明帝仿效其祖父曹操在邺城西北角修筑铜雀三台的做法,在洛阳城西北部修筑了金墉城。

  金墉城在修筑之时就综合考虑到了军事性和舒适性——毕竟是为了让皇帝避难用的,总不能让皇帝委屈住到连卫生间都没有的军用帐篷里吧——所以修建得除了坚固就是豪华。据记载,金墉城竣工后,东有含春门,南有乾光门,北有退门(这名字,起得很到位,金墉城在洛阳城西北角,按说不需要北门,退门的意思难道是保证皇帝安全退出),三个城门“夹建两观,观下列朱桁于堑,以为御路”。城内魏晋时期还建有崇天堂,北魏时期又建了光明殿,“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百步一楼橹。屋台置一钟以和漏鼓,连庑函荫,墉比广榭。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如有云也。炎夏之日,高视常以避暑”。

  应当说,金墉城是一个极为豪华俊丽的军事城堡。修建的初衷,魏明帝曹叡希望金墉城能为皇帝提供一个避险的场所,但金墉城没能为皇帝保驾,反而成了那个年代的“政治监狱”——皇帝、皇后、王爷,都关押在此。更让曹叡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拿到金墉城饭票的居然是他的养子曹芳。

  两位魏主先后被囚于此

  魏明帝应该说是一位比较刚毅、执着的皇帝,史书上说他有点口吃,但“明识善断”,少年即位就甩开几位辅政大臣独掌朝政,干得还不错。他改革汉法,制定新律,另外曹叡“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不过曹叡好女色,又极尽豪华之能事,劳民伤财。他数次下令大选民女,纳于内宫。许多大臣上疏屡谏,曹叡一概不予理睬。

  曹叡在政治上最大的败笔就是选错了托孤大臣,由于他没有亲生儿子,就立养子曹芳为帝,临终前命曹爽和司马懿为辅佐大臣。当时对司马懿的评价是“鹰视狼顾”——意思是他有篡权的野心,加上曹爽不断排挤,司马懿早已心存不满,于是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后独掌军国大权。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曹芳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就联合大臣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企图罢免司马师。但事情很快泄露,李丰等人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后腰斩灭族。公元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去帝号,关到金墉城囚禁起来。曹芳进了他养父一手打造的军事要塞,真可谓一个黑色幽默。

  不过曹芳的命运比较好,很快被从金墉城放出来,贬为齐王,晋国立国后改封为邵陵县公,41岁时因病去世。

  司马师废了曹芳后,改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对这位小皇帝,司马师还算客气,不过司马师死后,他的弟弟司马昭对皇帝相当不尊重,憋屈的曹髦愤慨地对近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然后率领三百人“讨伐”司马昭,结果与中护军贾充(贾南风之父亲)率兵激战,贾充命人一剑捅死了曹髦。

  司马昭赶到后,假模假样地哭了几声,然后立曹奂为帝。

  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在大臣的簇拥下,逼迫曹奂“禅让”,然后又把曹奂的太监宫女等“魏宫故人”一起迁往金墉城。司马炎对曹奂也算客气,改封为陈留王后,撵到邺城一带去了。曹奂活了58岁,属于寿终正寝。

  晋代之前,金墉城“接待”了两位皇帝:曹芳和曹奂。这二位都是金墉城的“短客”,没住多长时间就走了,比起后来那些皇后王爷,结局还算不错。

  司马氏废帝之后为何选择囚禁在金墉城呢?推测起来,一是安全,金墉城重兵防守,不怕皇帝跑了;二是就近;三是金墉城内部宫廷楼阁,装修得还不错。晋代之前还没有后来五胡乱华时期滥杀废帝的习惯,从曹操到司马炎,对以前的上司还算人道,既然废了人家,总不好意思再把人家关到臭气熏天的监狱里去吧?金墉城的宫殿让废帝暂住,也算“优待俘虏”。

  至于两位废帝在金墉城的短暂生活,应当说是一种“软禁”,史书中的记载是“迁居”,虽然是被武装迁往,但饭菜供应什么的还能保障,比后来的喝“金屑酒”强了何止百倍。

  打开金墉城“牢门”的司马炎死后,金墉城的“生意”格外红火,皇帝、皇后、太后、王爷、重臣接踵而至,一段血色宫廷的日子刚刚开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