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为白石老人点题

2013年05月17日 10:19   北京日报  

1953年1月7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齐白石93岁寿辰庆祝会。老舍(左一)、叶浅予(左二)等向齐白石祝贺生日。   1953年1月7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举办齐白石93岁寿辰庆祝会。老舍(左一)、叶浅予(左二)等向齐白石祝贺生日。

  杨良志

  1949年,老舍正满五十岁,响应周恩来的召唤,他离开纽约,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京。1950年4月,老舍购置了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后来被称为“丹柿小院”)。5月,在北京市文联成立大会上,推举老舍为文联主席。崭新的时代,宽松的环境,愉悦的心情,对中国画别有钟爱的老舍与他久已友好的齐白石的直接交往多了起来。

  齐白石1917年五十五岁上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衰年变法,名声渐著,1926年冬,买进了西城区辟才胡同内的一个四合院。

  老舍与白石老人的第一次交往是在1933年。其时,老舍在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在美术方面的“慧根”使他对齐白石的作品倍加青睐。机会来了:老舍帮了作家朋友许地山一个忙,许要“投桃报李”——他恰恰与白石老人交好,于是老舍提出:帮我“淘换”一张齐白石的画吧。许地山践诺不疑,用“友情价”三十元为老舍求得一张《雏鸡出笼图》。这张画长近四尺,左上角是一个鸡笼,笼门开敞,笼外活跃着十七只小鸡,笼内还留着一只……题款为“舍予先生清属。癸酉春二月作于旧京寄萍堂上。齐璜。”下有“白石翁”印一方。老舍裱好后在轴签上郑重题写:“白石翁雏鸡出笼图。一九三三年。老舍。”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画的真好,一共十八只鸡雏,个个精彩。这张是我的宝贝,即使有人拿张宋徽宗的鹰和我换,我也不干。这是我最钦佩的画师所绘,而又是好友所赠的!”这幅画,应该说是二人第一次交往的纪念珍品。

  1937年底,老舍离开山东南抵武汉,次年又转往重庆,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夫人胡絜青回到北平,在地处西城丰盛胡同的师大附中教书。丰盛胡同紧邻辟才胡同。经朋友介绍,胡絜青担任了齐老四子、五子的家庭教师。为了表示对胡先生的感谢,白石老人画了一虾一蟹两张墨写“斗方”为谢礼。后来,老舍又与夫人商量买了老人的《六虾图》。也是因缘助成,未曾预料的这一段胡老师做“家教”的交往,更促进了老舍一家与白石老人的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与齐白石的直接交往多了起来。这首先是因公,他们二位都是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老舍又任北京市文教委委员,齐白石为中央美院名誉教授,他们还先后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从私人交往来说,1951年起胡絜青正式拜齐老人为师,她每个月要三四次从“丹柿小院”到“白石铁屋”从师习画,有时候老舍会陪夫人一起往拜。这段时间老舍渐次得到一些题“老舍先生”或“舍予先生”上款的画作,胡絜青也得到若干画给“絜青女弟子”的奖励。

  五十多岁时的老舍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喜欢创新。1951年初的一天,他翻读诗僧苏曼殊的《燕子龛诗》,从诗集中挑出了四句,写下来:(一)“手摘红樱拜美人”,(二)“红莲礼白莲”,(三)“芭蕉叶卷抱秋花”,(四)“几树寒梅带雪红”。老舍与白石老人商量:就拿这四题作画怎么样?齐白石是年虽寿逾九十,但犹然思健神旺,他接过诗题来稍斟酌,明白了这是命春、夏、秋、冬四景,就应承下来。几日之后,老人“交卷”了,为一套各为三尺多的“四条屏”: (一)题“手摘红樱拜美人。曼殊禅师句。辛卯,老舍雅命。九十一岁白石画于京华城西白石铁屋。”(二)题“红莲礼白莲。曼殊禅师句。老舍命予依句作画。九十一白石。”(三)题“芭蕉叶卷抱秋花。曼殊禅师句。老舍先生清属。九十一白石。”(四)题:“几树寒梅带雪红。曼殊禅师句。九十一白石应友人老舍命。”

  棋逢对手,画遇高才。惯于“逼”自己迎难而上、不断登攀的老舍,怀着敬心与善意,暗下主意想“催”或“导”老人再试一把,“更上层楼”了。几个月后老舍又收到齐白石两幅画,各为四尺:一题“蛙声十里出山泉。査初白句。老舍仁兄教画。九十一白石。”一题“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之作。倩(请)白石画,亦喜为之。辛卯,白石九十一矣。同客京华。”老舍把这两幅画公布于世,呀!不得了,社会上一片盛赞之声!反复体味査初白、赵秋谷各一句诗的独特意境,再三玩赏齐白石绝妙超群的画面表现,哈,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巧极了,妙极了,老人家是三天三夜不睡觉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大家议论着,老舍也跟着众人赞不绝口。后来,“蛙声”的故事还上了小学的语文课本,其绘图登上了中国邮票,传遍世界。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老舍出题请齐白石画画是众人共知,白石老人仙想妙得、有神来之笔是世所公认,新中国的美术史上早就记下了这段充满深挚友谊与不凡睿智的佳话。但,谁也没有想到,整整六十个年头之后,2011年的《北京文史》杂志上刊载了北京画院“流”出来有关齐白石资料中一张不大的浅线格稿纸,其上以黑红两色书:

  敬恳

  老人赐绘二尺小幅四事,情调冷隽。

  (一)苍苔被阶寒雀啄。渔洋山人句。以苔石作阶,二三寒雀轻啄。

  (二)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三)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四)还须种竹高拂云。施愚山句。新竹数竿,瘦石一拳。

  附奉人民券卅万,老人幸勿斥寒酸也!

  老舍拜  

  在北京画院齐白石的专题资料档里,卷轴、册页、画稿、印章以至大量的题启与信札中,它肯定是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小“纸片子”,美术界的专业研究人士未曾提及过它,齐家的后人也不知道它,就连老舍的子女们也未听说过它——要不然,它怎么会在一个甲子之后,不经意间,才以这样的形式“流”出来了呢?然而,它这次“悄无声息”的面世,却一下子吸引了诸多敏锐的目光,向世人披露了六十年前一段历史。

  原来,老舍的又一次出题请画,是呈上了一封信郑重拜邀的;再原来,老舍这一次同样是出了四题,除了白石老人已绘的“查初白句”与“赵秋谷句”之外,还有“渔洋山人”句,还有“施愚山”句,细琢考,它们同样可以理解为是春、夏、秋、冬四景。于是,这里有几件事值得我们思忖了:

  第一,老舍不仅是从诸大名家诗作中精心遴选了诗题,而且,对如何独出心裁地绘出画面来也做了别有精巧的提示,为区别还特地用红笔书出。而对照着此后实图的画面看,白石老人确是“照计而行”了——请留心那“蝌蚪四五”,底是“随水摇曳”可爱非常;再细瞧那飘悠下来的一枚“黄叶”以及“斜吹”台灯所表现的冷隽秋意,他二位的合作真可谓妙计天成啊!在这里,老舍似是出策划的“导演”,白石老人似是出彩的“演员”,他们天衣无缝地创造了画坛上的奇迹!

  然而,本是自家“出谋划策”才结出了这般的好果子,老舍为什么却一直对这封信讳莫如深,似乎压根儿就没有这事儿一样呢?这就涉及到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修养和老舍个人的处世秉持了。“君子不掠人之美”,“逢人说项”,老舍倒是在各种场合夸赞白石老人“颖异超常”、“人所不及”。

  第二,如同前面介绍过的“手摘红樱拜美人”等“曼殊禅师”四句一样,这一回也应该是春、夏、秋、冬“四条屏”。人们多已熟看了“蛙声”(夏)和“灯火”(秋),还缺了“寒雀”(春)与“种竹”(冬)那两幅!自从《北京文史》披露了老舍先生那纸“双色信”之后,一年多来,也有好几位朋友找我问这个问题,其中有人还在《齐白石画集》中查找过那两幅画。

  没有了,白石老人根本就没有画。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重读老舍的那封信,回到当时那个年代,站在白石老人的立足点,再做推想。一是“蛙声”的奇想堪称“大绝”,当会激起老人家的创作冲动吧;“灯火”的题材或可引老人想出了画幅下半部“留白”的佳构,他兴许也愿意一试吧……也可能是老人对画“寒雀”、画“种竹”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物什一时没生出啥子灵感,也可能是老人手头来了别的什么“任务”当时来不及……总之,另两张他就是没画。

  除了少数几张因为什么缘故确是老人“送”给“舍弟”或“絜青女弟子”的画之外,老舍所藏齐白石的作品,全是他积年累月、节衣俭食“买”下的。老舍自有一双好眼力,他是真真正正地喜爱白石老人的画。1954年4月,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在承乾宫举办了一场“齐白石绘画展览会”,老舍偕夫人去看了,并且在观众留言簿上真挚地写道:“我最喜爱白石老人的画,看了这次展览,我喜欲狂!老舍。”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逝世,老舍在悼念文章《白石夫子千古》中平实道来:“中年以前,他是工人,文化程度不很高。中年以后,凭着坚定不移的毅力,日夜不辍地艰苦学习,他成为能画、能诗、能写和治印的大艺术家。”也正因为一直秉持这一贯的判断,老舍成为了收集齐白石精品的“专业户”。

  2013年4月24日上午,老舍收藏的齐白石八件珍品,还有傅抱石的三件巨构,以及黄宾虹、林风眠各一件佳品,一同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画捐赠展》仪式上。七十八岁的舒乙先生表述了全家人的决定:把这些藏品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作为永远的展示。

  来宾簇拥在这些难得一见的精美画作面前,伫立凝视。作家王蒙在“蛙声”画前屏息仰视,不禁感叹:这山泉流水真地就在眼前不停涌过啊,远处的蛙鸣阵阵传来就在耳边呱呱地响啊……北京画院郭怡孮面对“红樱”品味:这简直是美到了极致!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不行,真真绝品!人生为什么需要美术?面对这些作品,你可领悟美术的社会熏染功能、教化功能。现代文学馆中巨型壁画的作者叶武林教授说:把文学和美术结合起来,这就是老舍与齐白石的功劳,件件堪称孤品!

  木雕佛造像专场首拍

  北京古天一近日推出国内首场木雕佛造像专场拍卖。30件佛造像珍品中,明代木雕占据多数,也不乏元代等早期木雕作品,汇聚了释迦牟尼、自在观音、睡梦罗汉、降龙罗汉、护法金刚等一批法相庄严的宗教像。古代木雕艺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此次专拍中有浙江、福建、江苏、陕西、湖南、北京、四川、山西等各地木雕,以木漆金、木彩绘工艺为主,重现了古代木雕佛造像的华丽精美。由于年代久远木雕自然风化的缘故,雕像原有的彩漆出现部分脱落,却更具岁月感,呈现古朴斑驳之美。

  巨型奇石犀牛亮相弘燕

  一块重达2.8吨重的灵璧石出现在北京弘燕奇石城展厅,这块巨形石因酷似犀牛成为正在这里举办的全国奇石展的最大亮点。这个大块头“犀牛”产自安徽,其造型像一头侧卧的犀牛,牛眼微张,且上半身的石纹也酷似犀牛皮。此外这块巨型灵璧石整体呈现青灰色,也与真正的犀牛皮颜色相似。本届奇石展除了这一重量级展品外,还将展出三叶虫化石、斑彩螺化石、黄河石、长江石以及内蒙古戈壁石、广西大化石、南京雨花石、云南黄龙玉等石种。

  海外回流古董荟萃

  第三届中国·沈阳古玩艺术品博览会近日在沈阳鲁园古玩城举行。本次展会有两大亮点:一是突出了东北特色,尤其是岫岩的美玉,本溪的怪石、辽砚,抚顺的煤精、琥珀,阜新的玛瑙,朝阳的化石以及赤峰巴林鸡血石等,展示出东北地区文化艺术品的独特魅力。二是荟萃了很多海外回流古董。本次博览会吸引到英国海嘉楼国际古玩公司、澳大利亚中国艺术品收藏中心、北京瑞典皇家、包氏博物馆等艺术品公司参展,并展出海外归来的清乾隆年间的贯尔尊、青花将军罐、官窑红釉高足盘等珍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