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修长城惨淡经营:政府收购因价格谈崩

2013年07月22日 10:32   每日甘肃网  

杨永福说,自修长城让他倾家荡产。唐学仁供图 杨永福说,自修长城让他倾家荡产。唐学仁供图

  十年前,杨永福自筹资金在长城旧址上,宣称要修复一段丝绸之路必经之处的长城时,他的这一举动可谓石破天惊。

  但现在,杨永福却因自修长城遭遇各种困扰。这段几乎使他倾家荡产修起来的长城并没有给这个秉直的汉子带来丰厚的回报。随着当地政府整合旅游资源的实施,这段自修的长城卡在了政策与商业的夹缝之中,同时也陷入纠缠不清的利益纠葛之中。

  长城的利益

  迎着清晨阳光,杨永福的背影映在长城上,孤独而悠长。在他的身后,那段曾经给他带来无限荣耀与财富梦想的长城,此刻宛如一条沉重的锁链。景区门口,杨的妻子陶慧萍将一张桌子摆在景区门口,开始出售25元的门票。但游客寥寥无几,生意一直惨淡。

  这个自称一生都和长城有缘的汉子出生于嘉峪关市嘉峪关乡黄草营村。20世纪80年代他曾受雇于建筑队,为当地政府修过长城,90年代承包过当地的长城景区。人生最得力的10年光景,“至少有八年伴着长城度过”杨说。

  1984年9月国家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倡议之后,各地开始修复长城。嘉峪关市于1987年6月开始,先后重建了嘉峪关楼、修补了关城两翼长城、修复了黄草营黑山长城。土生土长的杨永福加入了这个队伍。当时政府投资的长城修完以后,在旅游不兴几无游客的情况下,“村里不要,乡里不管,最后让老杨承包管理。”陶慧萍说。

  “门票我卖了5年,眼看着票价从0.25元一路涨到了两块五。”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1994年,杨永福这个临时工出局了。但他后来修长城的一系列“创举”与之不无关系。领工修复并且经营多年,杨永福知道长城的利润所在,也知道怎么利用长城来赚钱。

  终于,机会来了。

  1999年3月,当地政府下达了一份文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投资兴办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的开发……”彼时,嘉峪关市政府为打造旅游强市,正提出“全民办旅游”的响亮口号,杨永福觉得机会来了。进入他选址视线的是石关峡左侧的一段长约34米的残缺明长城遗址。

  在此之前,石关峡长城一度声名显赫。史料记载,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大汉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重要口岸。霍去病曾由此出兵兴讨匈奴,玄奘取经、马可波罗东游均路过此地。倘若能够真实地修复这段自汉代以来便至关重要的长城,不仅能充分地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能为社会认可和尊重,其蕴涵的旅游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杨揣着这样伟大的构想上山取景,最终将修长城的地方选在这段明长城遗址上。

  1999年10月,热血沸腾的杨永福向嘉峪关市文化局递交了2000字的申请报告。三个月后,文化局批复,“修复长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意修复”。记者在2000年8月7日嘉峪关文广局与杨永福签订的《嘉峪关石关峡左侧长城修复后的保护管理经营合同》上看到:“经嘉峪关市文化局同意,并报省文物局批准……建成后的新景点由投资人乙方自主合法经营,门票价格要经物价局审定后执行……”

  万事俱备,杨永福自修长城的构想由此开始。

  光环与争议

  事实上,杨永福自修长城伊始,关于他的争议一直不间断。

  当初有人饶有趣味地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为“杨始皇”,意指爱修长城。但也有人劝他悠着点,“老杨啊,你的长城还没修好,这名就到处散开了……”

  在一片争议声中,2000年10月10日,杨永福自筹资金修建的长城正式破土动工。

  按照甘肃省文物局批复的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的“四保存”原则,及“不改变文物现状”和“修旧如旧”的原则,杨永福结合专家指导意见和自己在实际施工中积累的经验,终于修成了一段长约750米、含3个烽火台的长城。

  2002年6月16日,起名为“石关峡长城”的旅游景点正式对外营业。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杨永福成为国内媒体乃至世界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他也因此被冠以“中国自修长城第一人”的名号。在此过程中,嘉峪关市政府还将自修长城脚下的174亩土地行政划拨给杨永福让其搞绿化。之后杨永福又缴纳了土地出让费,取得了50年的土地使用权。杨和妻子在这里栽种了3万多棵树,并开凿了几个鱼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景区。

  面对不断来访的媒体和游客,杨调侃地说,当时他会不失时机地为自己尚未完工的长城做广告:“石关峡长城将是最正宗的长城……”

  然而,“石关峡长城”营业不久,嘉峪关市文化局突然下文,文件规定,“石关峡悬壁长城景区”必须更名为“石关峡游乐园”。

  嘉峪关市文物局局长吴宗斌说,这事实上也与当地政府投资修复的“悬壁长城”有争议和冲突,当时起名“游乐园也并无不妥。但杨永福感觉有些不对劲:“长城和游乐园完全是两个概念,游客可以千里迢迢来看长城,但不会千里迢迢来石关峡看一个哪怕再漂亮的游乐园。”

  尽管此事不了了之,但却为以后的争执和纠葛埋下了伏笔。

  冲突和困扰

  长城修起来了,绿化也搞好了,杨永福以为这就是他幸福生活的开始。他看到了利益,但却忘了冲突。“自修长城第一人”的名号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环,但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困扰。

  原先的预算大大超支,修完长城,他身上也多了300多万元的债务,早已成了穷人。开业以来,杨永福想的是,等收入有了还债。头三个月,石关峡长城整个门票收入还算见好,每天能达到2000多元。

  但拒绝政府旅游资源统一整合的个人自设景区,必然会引发各种利益冲突。

  彼时,当地旅游部门开始了长城旅游景点一票通。一票通上的“悬壁长城”并不是杨永福自修的这段,而是最西端的黑山长城。顿时,杨永福的经营陷入困境。此时一些债主也开始登门造访。

  为了躲避无休止的纠缠,已经被搞得接近崩溃的杨永福不得不外出躲债。他早上三四点起床,摸着夜色出门,到了晚上,实在无处可去的他趴在景区门口外的树丛里,一趴就是三四个小时。待到逼债的人群12点过后骂骂嚷嚷地离开后,他才偷偷溜进屋子……

  2003年12月,大雪纷飞,因为无钱买生火的煤,杨永福把自己和老婆关在屋里,冷锅冷灶地苦熬过冬。熬到第二个月,他终究没能挺过去。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下了结论,中风,再不抢救,生命随时不保!

  被送进了急救室,醒来后尚存一丝知觉的杨永福不得不厚着脸皮打电话向朋友借钱。“虽然当时极没脸面”,但一些先前抱怨的朋友最终抛弃了成见,他们三百、五百地出了钱。三个月后,杨永福出院,不过右腿就此落下了残疾,他成了一瘸一拐的跛子。长城修不成了,债主却接连不断地找上门来,他在市区内的二层小楼也被法院拍卖还债。

  后来,杨永福好歹又说动了一个朋友。对方是他最大的债主,一度借给他十几万元,眼见还钱无望,拗不过他的赵老板同意以出资占股的方式完成对石关峡长城最后的修缮。

  然而,越是修缮越是冲突不断,吴宗斌说,在当地政府打造旅游城市而实施的一系列资源整合中,杨永福开发的景区却是整个嘉峪关长城旅游景区的一块“瘤子”。

  归位与纠葛

  尽管杨永福一再强调,自己修长城是一种正义的情结,与利益无关。但在吴宗斌看来,当初杨永福修长城自设景区设想并非带有公益性,无非就是看中了长城所蕴涵的巨大利益。

  于是,杨在经营出现困境时,他想到由政府收购,将石关峡长城和悬壁长城连为一体,以整合旅游资源。几个月后,他被叫到市里开会,并答复他:“你的想法很好,市里也正想打造嘉峪关悬壁长城——黑山峡丝绸之路旅游景区,并将通过此立项申请1000万元的国债资金。”

  一切看起来转机呈现,杨永福很是欣喜:“有了政府出面,将长城纳入规划,自己不用再投入资金了,还可以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不过,因为价格的原因,双方没谈成。

  此后,嘉峪关市打造品牌,申请立项的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获批,并正式启动。这是个浩大的文化工程,用地规划将达到3214公顷。这样一来,杨永福的景区便在规划范围之内。于是,对杨永福自修长城纳入规划的二次协商开始了。同样由于价格原因,协商未果。

  对收购杨永福的自修长城,嘉峪关市文物局先后四任局长,历经四次收购,但均因价格谈崩。按吴宗斌的说法,价格低杨永福不愿意,价格太高政府也不同意。显然,从整体上而言,杨永福自修的长城也让政府在许多项目的实施上出现障碍。

  吴宗斌是去年就任当地文物局局长,吴有个目标,在他的任期里一定会把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建设好,当然,对杨永福的问题也要彻底解决。

  吴宗斌称,“虽然现在不同了,一切文物归国有,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政策上对杨永福自修长城是给予了支持的,这不可忽视。”他认为,无论是对长城的保护、开发利用还是统一管理,政府收购长城是一个双赢的结局。目前,政府和杨永福也正在全力协商,制定出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