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家眼中城市井盖

2013年07月29日 09:46   新华网  

  (记者 刘江)1953年制造的井盖依然厚实坚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技术条件好了,后来生产的井盖质量却大不如前。

  正值雨季,媒体每每曝光的城市井盖被暴雨冲走致人伤亡的事件,让文物收藏家王金昌看得触目惊心。他奔走于城市大街小巷,随手拍下各个时期的城市井盖。经过比较研究,他得出结论:不起眼的井盖,不仅真实记录历史变迁,更印证着世道良心。

  井盖屡成行人安全“杀手”,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井盖被水冲走;二是井盖被重物压坏,无法承受人体重量;三是井盖被盗没及时补上。

  王金昌在某宾馆院内看到一个表面印有“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水电建制”的井盖。历经60年的风雨侵蚀,这个井盖表面仍然油光锃亮,厚重稳固,脚踩上去十分坚实,令人赞叹。

  王金昌在同一院内又拍到另外两个井盖,生产时间皆晚于第一个井盖。尽管这三个井盖目前都保持得比较完好,但王金昌看出,它们的质量竟然是随着时间的后移而递减的。

  在北京大兴区联港幸福湾小区内,王金昌看到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井盖:四根细细的铁棍稀疏地搭在井口,铺在上边的薄薄的铁板已经残缺不全,偌大的窟窿十分刺目。

  用1953年燃料工业部生产的井盖对比近年来生产的一些“事故井盖”,王金昌不禁感叹:论生产设备、技术,现在比60年前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却造不出从前那样结实耐用的井盖。

  新中国之初虽然物资匮乏,条件落后,但是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事都讲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现在,这样的口号不见了,生产者对此也早已淡漠,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获取效益,却忽视了井盖的质量,有的甚至偷工减料。

  王金昌说,井盖是北京近代市政发展史的重要一页,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据统计,北京从1908年自来水公司安装第一批井盖开始,如今已有将近195万套井盖。井盖有市政、热力、自来水公司等不同的归属。从2002年起,北京市启用“京标”井盖,能够防偷盗、防坠落、防移位、防震响、防跳动。自长沙落井女孩遇难之后,北京市政部门加快更换“五防”井盖,并在千个井口安装反光警示杆,井盖移位将自动弹起。北京市排水集团也加快了对单层井盖加防坠网的工作。

  “在光鲜醒目的高楼大厦之下,那些平日极其容易被忽略的井盖,其实在默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和智慧。”王金昌建言:对于井盖这样大量使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可否在生产上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标准,在用料、厚度、制造工艺上有规范要求,并且像1953年燃料工业部制造的井盖那样,标出制造或监制部门。

  “这样不仅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方便追溯责任,而且,这些标记本身也将构成一个城市的时代记忆。”王金昌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