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丽堪比皇后墓的永泰公主墓
2013年10月16日 10:55 新浪旅游 微博



永泰公主墓在乾县北原,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字秾辉,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701年,永泰公主死于洛阳,时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永泰公主因难产而死。但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
唐中宗李显即位以后,将其追封为“永泰公主”,并于706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以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经过修复和整理,从1965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墓内壁画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前墓室象征客厅,壁画以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为主。这些手中拿着各种生活用品的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有的似乎在点头赞许,有的则在环顾四周,他们仿佛正行进在路上,准备去侍奉主人。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鸟;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满天星斗,颗颗在天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由于千余年来雨水带着泥沙顺盗洞而下,使许多精美的壁画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幸存的壁画却不失为唐代绘画的精品。后墓室停放着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的庑殿式石椁,中间有门,两边各一名守门侍女。石椁内外均刻有线刻画,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熟练,十分精美。石椁内的木棺因长期浸泡在淤泥中,早已腐烂。
整座墓坐北朝南,南北全长87.5米,宽3.9米,最深处距地面16.7米。它的结构保持了原始的土洞、斜坡、砖室的形制。由1条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8个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这样复杂的结构形式,象征着这位雍容高贵的公主生前安居的深宫大殿。
永泰公主墓虽然早年已经被盗,但出土各类文物仍高达1000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时代感强烈,是难得的一批绘画作品。
永泰公主墓东西两壁绘制了30人的步行仪仗队。一边分为5组,每组前面一人率领,后面5人为一队伍,有人说这就是队伍的来历。其实这种仪卫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仪仗中的出行场面,僭越了公主一级的仪仗制度。因永泰公主于神龙二年(706年)由洛阳迁来陪葬乾陵,她父亲李显已经复位,在埋葬时格外优厚地实施了“号墓为陵”的埋葬制度。因此,在埋葬规模、葬具、壁画等方面都与其他公主墓有较大的差异,有僭越的现象。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