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大师石鲁曾接触电影创作
斯舜威
在现代书画家队伍中,爱好文学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曾经创作过电影剧本,并且正式出版,投入拍摄并公开上映的恐怕不多。中国画大师石鲁恐怕是其中绝无仅有的一位。
1953年,34岁的石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精神焕发,创作激情迸发,不但创作了《幸福婚姻》等一大批国画作品,而且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多次深入天祝县体验生活,收集素材。1954年,这位从未涉足过电影艺术的大画家情不自禁“触电”了,他在春夏之交把自己关在书房创作了两个星期,拿出了电影文学剧本《暴风中的雄鹰》。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红军主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后续部队的几位战士不幸被军阀马步芳的军队所俘,押解途中,红小鬼火娃和战士张大顺、小武等乘风暴来临之时逃脱,取得藏族猎人老巴尔的信任,他们一起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最后胜利渡过黄河。故事曲折动人,情节感人,火娃的形象尤其栩栩如生。这部电影剧本完稿不久便由北京艺术出版社出版,1957年2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导演王逸,主演白德彰、孙羽、梁音、郭振清、金焰、安振江。这部影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直到现在,在网上检索一下,依然可以看到视频。
石鲁得到了8000元稿费,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了。他在北京慷慨请客,然后购买了一大批清代宫廷用的名贵宣纸、清宫御墨等文房四宝,可谓满载而归。
一炮打响,令他备受鼓舞,他马上又投入到新的电影剧本《刘志丹》的创作之中。然而,这部作品,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刘志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地区著名的革命领导人,于1936年4月在红军东征时不幸牺牲。就在石鲁写刘志丹的时候,李建彤也应工人出版社之约开始写长篇小说《刘志丹》。小说《刘志丹》数易其稿,并送不少曾经在陕北战斗过的领导同志和中宣部领导审阅,1962年7月28日《工人日报》开始连载《刘志丹》第二卷,《中国青年》《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作品的部分章节。紧接着,一场意想不到的株连上万人的对《刘志丹》的批判运动爆发了。受此牵连,石鲁的电影剧本《刘志丹》也被定性为反党事件,遭到批判。这一年是1964年,石鲁45岁,正是创作力十分旺盛的时候,却在一场场上纲上线的批判中饱受折磨。这一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鲁作品集》刚发行了一个星期,就被紧急通知停售收回。他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压力,艺术家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深重的摧残,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不久,“文革”爆发,更是将他推到了遭受灭顶之灾的漩涡。他差点被判了死刑,精神状况进一步恶化。
石鲁原名冯亚衍,1940年元月刚满20岁时历尽千辛万苦投奔延安,成为陕北公学58队的一名学员。他平生最崇敬石涛和鲁迅,便将两个姓合而为一,取名为:石鲁。他是一位美术天才,也极具文学才华,这个新名字,对他而言是非常合适的。如果不是政治运动,这位艺术巨匠必将创作更多的美术杰作,也必将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可惜,他的艺术生命,在“文革”之前就被无情扼杀了。
闂傚倷绀侀幖顐﹀磹缂佹ɑ娅犳俊銈傚亾妞ゎ偅绻堥、娆撴倷椤掆偓椤庡繘姊洪幐搴㈢叄闁告洘蓱缁傛帒鈽夐姀锛勫弳濠电偞鍨堕悷褔鎮¢鐐寸厵妤犵偛鐏濋悘顏堟煙瀹勭増鍤囩€殿喗鎸抽幃銏ゅ川婵犲啰妲曢梻浣藉吹婵敻宕濋弴鐘电濠电姴娲㈤埀顒€鍊块崺鈩冨閸楃偞璐¢柍褜鍓ㄧ紞鍡樼濠婂牆绀傚┑鐘插绾剧厧霉閿濆娑у┑陇娅g槐鎺楀矗濡搫绁悗瑙勬磸閸斿矁鐏掗梺鍏肩ゴ閺呮粓骞嗛敐鍛傛棃鎮╅棃娑楃捕闂佽绻戠换鍫ョ嵁婢舵劖鏅搁柣妯哄暱閸擃參姊虹化鏇炲⒉婵炲弶绻勭划鍫⑩偓锝庡枟閸嬶綁鏌涢妷鎴濇噹閳敻姊虹紒妯尖棨闁稿海鏁诲顐㈩吋閸涱垱娈曢梺鍛婂姈閸庡啿鈻撻弻銉︹拺闁告稑锕ョ粈鈧梺闈涙处宀h法鍒掗銏犵<婵犻潧瀚Ч妤呮⒑閻熸壆浠㈤悗姘煎枤婢规洟鏁撻敓锟�闂傚倷鑳剁划顖炲礉濡ゅ懎绠犻柟鎹愵嚙閸氳銇勯弮鍥撳ù婧垮€栫换娑㈠箣閻忔椿浜滈锝夊箮閼恒儱浠梺鎼炲劤閸忔ê顬婇鈧弻娑欐償椤栨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