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7年前得奇石:专家鉴定为象牙化石

2013年12月14日 09:19   沂蒙晚报  

刘宗贵向记者展示象齿化石 刘宗贵向记者展示象齿化石 化石最长处达31厘米 化石最长处达31厘米

  7年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镇的张乐成在自家菜园挖井时,挖出一块乳白色的“奇石”。虽然知道这有可能是个“宝贝”,他却一直没搞清楚这块石头究竟是何物。后来他委托老乡刘宗贵找到相关专家,终于将7年的“谜团”解开,原来这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距今至少万年以上的古菱齿象臼齿化石。专家介绍说,这块化石对于研究当地的古环境、古气候具有一定的价值。

  菜园里挖出乳白色“奇石”

  时间回到2006年。当年枣沟头镇东风村的村民张乐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打算在自家菜园里挖一眼水井。就当众人干得起劲的时候,一块乳白色的石头挡住了挥舞的锄头。在简单清理后,这块石头被从七八米深的地下搬到了地面。

  “这看起来好像是钟乳石。”在看到这块通体呈乳白色、表面有较为规则细纹的石头后,不少村民纷纷猜测这块石头究竟为何物。“当时我也觉得这块石头有点特别,但因为水井还没挖完,所以就先把石头用袋子装了起来,扔到堂屋一个角落去了。”12日,记者联系到“奇石”的主人张乐成,他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发现“奇石”的经历。

  张乐成告诉记者,等水井挖完后,他又打开袋子拿出石头,并找来几个朋友帮忙“长眼”,但大家都无法断定这块石头的真实身份。因为觉得有可能是个“宝贝”,所以张乐成没有舍得扔掉,而是将石头重新装回袋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块石头渐渐被他遗忘在了角落里。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乐成遇到了老乡刘宗贵,又想到了这块“奇石”。当过8年兵并有一定文化的刘宗贵看到石头后,凭借自己的阅历断定这块石头并非所谓的“钟乳石”,而有可能是古代大型生物的牙齿。听到这样的解答后,张乐成干脆就委托刘宗贵帮忙找人进行鉴定。由于还要忙着打工,刘宗贵也一直没能找到专业人士对“奇石”进行鉴定,直到10日,刘宗贵才通过渠道了解到,这块化石极有可能是古菱齿象的臼齿化石。7年间的“谜团”才终于有了一线曙光。

  齿板面像“鞋底” 最长处达31厘米

  如今,刘宗贵已经把这块疑似象齿的化石当成了宝贝,他从一个包裹了几层的密封袋中拿出来之后,记者终于见到了这块化石的“庐山真面目”。“刚出土的时候还是完整的,后来不小心碎成了三块。”刘宗贵说,可能因为之后保存得比较好,这三块之间的缝隙还能比较完整地拼起来,但是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磨损。

  在刘宗贵的介绍下,记者详细查看了整块化石的外观。这块疑似象齿化石横向最长达31厘米,最宽处22厘米,齿板面有28厘米左右长,宽在11厘米左右。整体呈乳白色,断裂面有石膏状物质,轻轻一碰白色粉末状的物体就可脱落。在鉴定牙齿化石最重要的齿板面,十多条不规则的波浪式褶皱和环形褶皱较整齐地排列,有点和胶鞋的鞋底印迹一般。在牙根部分,有许多缝隙和圆孔夹杂在已经明显石化的化石中,并且也有不同程度的新的断面。“这地方太脆了,稍不小心就能掉下几块石头。”刘宗贵说。

  “你看牙齿这面的这些褶皱,比别的地方硬多了。”在刘宗贵的提醒下,记者用手指甲敲了一下这些突起的波浪式褶皱,感觉就像人类牙齿的牙釉质部分一样坚硬。“不知道这是不是大象的整个大牙,还是其中一颗大牙!”刘宗贵笑着说,要这只是其中一颗,这个大象该有多大啊!

  “奇石”原是古菱齿象臼齿化石

  12日下午,记者带着化石的照片来到临沂大学,找到相关专家对“奇石”进行鉴定。资源环境学院申洪源院长表示,通过对石头外观形状和体积大小的判断,可以断定这就是一块古菱齿象臼齿化石。“这种化石在北方较为常见,河北、安徽、河南等地都曾发现过,前几年沂河河道内也曾发现过,因为牙齿巨大,齿板的中央呈菱形,所以判断起来并不困难。”

  申洪源表示,食草动物的牙齿能够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发生的变化。从临沂地区多次发现这种化石,说明这里的气候环境曾经适合古菱齿象生存,通过对化石样本的采集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气候环境。

  在看到化石的照片后,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孝理也认同了申洪源的看法。他分析说,人们通常说的象牙由于容易断、碎,经过风化、雨水冲刷等,保存下来的较为稀少,而大象的臼齿较为坚硬,更易于保存,所以化石数量也较多。“古菱齿象生存的年代大约在距今2万—20万年,要测定这头菱齿象具体的生存年代,还需采集样本进行同位素等测试分析。”(金成远 庄成)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