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命运沉浮的背后

2014年03月07日 09:35   北京青年报  

《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作者:野岛刚(日) 译者:张惠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1   《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作者:野岛刚(日) 译者:张惠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1

  ◎蓝文青

  掩上《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作者野岛刚留在书中的那句话——“如果抽离中日关系,就没有文物的流转。更甚者,如果没有日本,文物就不会流转,日本人等于改变了文物的命运。”是的,命运。这个词一直在书中如幽灵一般闪现。

  作为《朝日新闻》社驻台湾记者,野岛刚在本书的一开篇便自承自己的强项不在文化方面,而在于政治和外交,故而这本《两个故宫的离合》其实一直都是着眼于这两方面来阐述他的观点的。作为所谓的“第三只眼”或者“旁观者”的野岛刚,在他写下上面那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作为日本人是永远无法作为旁观者出现的。因为中日关系早已注定要与两岸故宫的离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的确,是“九一八事件”让东亚最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建馆不久之后就面临异族的倾压,不得不准备文物的迁移。随着野岛刚笔下“老故宫”那志良的出场,旧时代文物保护的技能和文物保护的措施也一一呈现出来,历经无数次无法预测的颠沛流离,硝烟烽火中辗转大半个中国的运转,故宫文物幸好没有损坏。然而,即便是那句“文物有灵”也不能完全替代那些后来又辗转运往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包装箱中饱经沧桑的辛酸。而整个文物转运和管理的每个细节都展现了文物守护者的忠诚、中国古老文化底蕴的深厚。在野岛刚的感叹中,也能看见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更能明白野岛刚对日本文化界力促台北故宫文物“日本展”的关注。

  野岛刚对本书的写作顺序是从当前两岸关系改善以及两个故宫的交流展开,紧接着倒叙民进党当年对故宫的政治企图,同时一边回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对文物的的监守自盗,一边回顾乾隆对文物的倾心和收揽,从贯穿于封建帝王的没落直至文物的流失,兼之战争迫使文物被流转,直至文物蜗居台湾,都是因为“政治”这一因素在翻弄操控。进入“两个故宫”时代之后,随着台湾经济的繁荣,以及其后大陆经济的腾飞,一方面促成文物的回流,另一方面两岸对立逐步改变,进而引发两岸故宫的交流,终于将台北故宫文物的“日本展”一步步进入了日程表。可想而知,野岛刚成书付梓的写作目的应该是为了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两个故宫的历史沿革和政治背景,也为文化交流提供外交方面的各种细节信息,让日本人充分认识到,两个故宫的存在跟中国人的价值观(或者政治观)密不可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