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收藏中国古董多从瓶瓶罐罐开始

2014年04月19日 09:16   和讯网  收藏本文     

  ■ 李阳波

  收藏中国的古董,财力不足者,多从瓶瓶罐罐开始。

  话说古人烧陶制器,最早的用处就是容器,所以罐最为普遍而常见。马虎一点,你可以称所有的石器时代的陶器为罐。只是大罐小罐、开口大小不同、形状略异的罐而已。后来因为容器使用方式的分化,出现了两种器型,一是大开口的罐变浅了,就成为盆。一是小开口的罐拉长了,就成为瓶。后来盆子再变浅些,就是放置食物的盘,变小些就成为用餐的钵。古器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壶。我查阅考古资料,最早被称为壶的,与今天的壶完全不同。它似乎是一种小口长颈的高罐,介于瓶和罐之间。如果文献上不称它为壶,我会很自然的称它为罐。大凡器型不易分辨者,它的功能一定也很模糊,所以很难推想这壶有什么功用。学者们称它为壶,大概是发现了里面有类似酒的液体的缘故。

  壶自晋代就出现了,这是上古与中古文化交接的时期,所以上古的壶形式仍然存在,只是体型变小,开口呈盘状,被称为盘口壶。由于体型小,一只手可握着颈子倒酒,应该没有困难。而何种原因在这时候出现了有把手与壶嘴(流)的壶,不得而知。这种新型的壶称为鸡壶,仍然有一个小小的盘口,它不仅在壶嘴上做成鸡头的模样,到了南朝,把手也做成龙头的模样,不但如此,早期的鸡壶,壶身也刻出鸡身的花纹。考古学者发现,当时人称它为罂。依我看,这应该还是仪典用的器物。

  在上古的中国,称壶必然是酒壶。可是六朝以来,茶逐渐成为民间的饮料,到唐朝,茶不但很流行,而且成为上流社会生活方式。陆羽的《茶经》也出现了,而且提到青瓷与白瓷的优劣,可知茶可以与酒分庭抗礼了。可是我遍查手边资料,找不到酒壶与茶壶的讨论。今天的文人雅士谈酒的,就把它们视为酒壶;谈茶的,就把它们视为茶壶,可把我搞糊涂了。

  遇这类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自今天的生活中去反省,再合理推断古人的用法。在唐代有一种高颈、高把手的壶,称为执壶,可以推想是贵族人家酒宴上有仆人侍立奉酒的用器。自唐至北宋,很多酒器的把手高过壶口,都可以这样解释。

  宋代的影青瓷器出自景德镇窑,并非当时的名窑,但瓷质好,釉色清,有大量的壶流传到今天。这是一种很成熟的造型,壶身有圆形的瓜棱型,上有盖,盖上有狮纽,嘴很长带流线型,上尖细流畅,把手的线条也很优美,仍然是执壶的传统,位于腹与颈之间,壶下还有一个托子。依我判断宋壶虽有多种花样,大多应该还是酒壶。长流是为倒酒方便,托子应该是用热水保温的。

  我初次见到这样的壶,有一个花瓣型托子,就迫不及待地买下来了,也不顾及其釉色不够明亮的缺点,因为我太喜欢它的造型了,尤其是可以印证宋画上的壶形,它的形状与装饰应该来自当时的铜质壶。

  其实宋元之后的酒壶,延续了上古酒壶的传统,仍保留了无把手无壶嘴的器型,只是体型变小、造型更精致而已,那就是后世流行的梅瓶与玉壶春。这两种器型,由于轮廓线都是S形,特别美观。梅瓶小口肩肥底瘦,当酒壶,要双手抱着倾倒。玉壶春的名字特别浪漫,其器型多细颈肥腹,适于单手把握。所以后者比前者合用。在日本,梅瓶至今还被当作酒器,可是在中国,明代之后就成为摆设了。在梅瓶上插梅花非常有味道,其酒器的功能已被遗忘。玉壶春在宫廷也成了摆设,然而在民间,它仍然是最受喜爱的酒器,记得在我的老家,北方的山东,农家喝酒用的就是典型黑釉玉壶春,但已被乡下人称为酒瓶了。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