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博物馆不设防

2014年05月20日 10:13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巴勒斯坦  ◎本报记者 王永

  走在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的老城区里,耳边传来清真寺里的宣礼声,转过一条老街,隐隐又听到了教堂里的钟声,查看地图,距离拉姆安拉市博物馆不远了。一路前行,看到街道拐角处一座白色三层小楼,这就是它了。

  博物馆的小院子铁门紧闭,门口看不到售票处,按门铃,使劲拍打破旧的铁门却无回应。街边小店门口慢悠悠吸着水烟的一位阿拉伯老人走了过来说,里面有人,你再等等。又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男人边打手机边从二楼走向门口,看到门外站着两个东方面孔的来客,他挂了手机打开门。听说我们来自中国,想参观博物馆,马上热情地握手连声说:“我去过中国,在北京参加过会议。”

  43岁的菲拉斯·阿戈尔是拉姆安拉市立博物馆唯一一名正式工作人员,他同时也是馆长,曾多次前往中国访问。最近一次去中国,是参加2006年北京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博物馆二楼的展厅,地面上零散地摆放着陶器碎片,还有一些瓶瓶罐罐。靠墙的展柜里,也有一些器皿。

  环顾四周,没有看到空调,也没有恒温恒湿的机器,防腐设备也没有,监控防盗摄像头更没有。菲拉斯说,这些都不需要,陶器和瓦片不怕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拉姆安拉城市气候适宜,适合文物的保存。至于安全,他指着窗外说,周围全是居民楼,居民们都是博物馆的志愿保安。我来到窗前,又看到了刚才吸水烟的老人,他向我挥了挥手。

  拉姆安拉市博物馆珍藏着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挖掘的各种历史文物,文物历史可追溯至青铜时代、罗马时代、拜占庭时代和奥斯曼帝国时代……目前的拉姆安拉市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在巴以战争期间曾遭轰炸损毁,经过修缮后于2008年重新开放,是巴勒斯坦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刻有美索不达米亚战争与性爱女神——伊什塔尔的雕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博物馆里每个展品的介绍都很简单,除了对展品有阿拉伯语和英语名称的翻译外,没有其他更详细的介绍了。在一个小时的游览中,展厅里空空荡荡不见其他人。菲拉斯说,拉姆安拉很少见到外国游客,即使有游客也都是去市中心拜谒阿拉法特墓,然后匆匆离去。平时博物馆看不到游客,偶尔会有学校组织小学生来参观。他介绍,在巴勒斯坦,保存在私人手里的文物更丰富,一些私人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数量和保存环境都优于公立博物馆,巴勒斯坦官方由于财政困难无力保护文物,目前博物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巴勒斯坦共同出资维护。

  作为唯一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晨,拉菲尔都在9点准时上班,打扫卫生,拂去瓦罐上的灰尘,等待游客的到来。游客很少,一个人是否乏味?他笑了笑说,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文物研究,累了就去阳台外抽支烟,“很抱歉,刚才在阳台‘透气’,没听到敲门声。”菲拉斯希望人们能有保护文物意识,让民族遗产得到更好保存。“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不再冷清了,”菲拉斯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