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发现原始青瓷窑遗址 烧瓷历史或提前2000年

2014年11月07日 11:40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昨日下午,永春介福与德化三班交界处沉寂多年的山头,一时热闹起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及德化县文体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十多天的野外考古,对外公布辽田尖山(也有资料称“寮田尖”)原始青瓷窑址的首期发掘结果,待文物专业检验机构对出土的碳颗粒以及瓷片进行成分和年份检验后,泉州最早烧造陶瓷的历史,有望从现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鉴定陶罐获重大发现

  永春县介福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老郑称,早在1983年,辽田尖的山头还不像现在这样荒凉。当时许多村民在附近种植芦柑,掘土的过程不时会发现一些破碎的陶瓷片,大家不免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当地素来生产民用陶瓷,这些小碎片没有引起村民太多注意。

  这些零碎陶瓷,一直到2007年才引起德化陶瓷博物馆的注意。原来,有人从这里找到两个完整的陶瓷罐子,拿到德化陶瓷博物馆去鉴定。博物馆就此推测,辽田尖可能有从未发现的古窑址,还花钱雇佣村民带路,到实地进行一番简单考察。

  经上海复旦大学相关专家鉴定,这两个陶罐被认定为商周时期制造的器物。这一信息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在2008年到2009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辽田尖可能存在陶瓷窑址的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这一信息上报到国家文物局后,国家文物局就要求福建对辽田尖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考古发掘准备从去年12月起,开始进行用地调查、青苗赔偿等方案设定。

  遗址旁还发现新的窑址

  经过半年多准备,今年10月底,四五名考古队员开始全天候进驻辽田尖山头进行野外考古。

  因为长时间人迹罕至,辽田尖山头已是草木繁盛,窑址只有拳头大小的窑壁裸露在泥土外面,但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还是找到发掘的线索。

  现场领队张红兴说,考古队员在现场挖掘长3.84米、宽1.24米的探方,这个过程中就发现非常多的陶瓷碎片。这些碎片大部分工艺显得很朴素,但也有部分拥有比较精美的纹饰,即使在旁边尚未正式发掘的土墙上,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还有零星陶瓷碎片散布其中。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掘,辽田尖遗址拥有比较明显的德化龙窑特征,也就是依山而建,拥有烧火的窑头、窑床和窑壁等,但规模较小。

  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在此处龙窑遗址旁,还出现新的窑址。泉州还有意向对旁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员此前也试图对周边山林进行探索,看是否能找到商周时期人类居住及生产生活的一些痕迹。

  量产陶瓷历史或将提前

  泉州市文广新局出宝阳副局长称,在辽田尖遗址之前,泉州考古已发现最早的古代窑址为唐朝时期,主要分布在永春和德化,据1990年版本的《永春县志》记载,在一都乡黄沙村草洋水尾土地宫旁的山坡上,黄沙窑就是唐朝窑址,这里主要生产碗、杯、瓶、碟、罐等。

  如果泉州辽田尖遗址最终确定为商周时期的古窑址,在福建省也并不是孤例。2011年武夷山发掘了竹林坑遗址,专家认为,这填补我国西周早中期窑业技术的空白。在浙江德清,也已经发现商周时期的龙窑遗址。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此次泉州发掘的窑址,特别之处在于龙窑形式的完整性,如果遗址中发现的碳颗粒和瓷片,经鉴定确认为商周时期的产物,至少可以证明,同样在商周时期,泉州也已经拥有量产陶瓷的能力,这对研究泉州窑业的历史,以及原始青瓷生产技艺的研究都非常有帮助。

  辽田尖古窑址重见天日才十来天,相对坚硬的窑壁已经出现风吹日晒后往外掉颗粒的风化状况。张红兴认为,第一阶段考古信息提取完毕后,将探方覆盖上塑料布,将沙土回填是目前比较好而且迅速的保护方法。

   来源: 闽南网

 

文章关键词: 原始青瓷窑遗址泉州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