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穿越清明上河图引争议

2014年11月29日 08:47   新闻晨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晨报记者 邵丽蓉

  继世博会动态清明上河图爆红之后,本周这幅历史画卷又一次火爆网络。这一次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展上展出的《清明上河图·2013》,其北宋市井风光被摄影师植入了当下现实中40多个“中国热点事件”,诸如“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以剧情方式呈现,引起网友热议,评价两极。

  连日来,创作者戴翔被聚焦在镁光灯下,除了关心其创作经历外,更多的是对作品传递负能量,故意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反社会属性的质疑。尽管社会舆论褒贬不一,但是摄影展组委会专家却给了这幅作品很高的评价,在颁奖大会上,戴翔获得了压轴大奖“新摄影”年度大奖殊荣。

  热潮:

  穿越的北宋社会引围观

  近日,一幅25米长的《清明上河图·2013》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从网友上传的图片看,“我爸是李刚”“征爹求包养”“城管大人”“裸奔”“拆迁致富”等以近年来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和怪象为原形拍摄的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看后令人忍俊不禁。

  据悉,该作品近日在广东连州国际摄影展上展出,作者是知名摄影家戴翔,天津人,被称为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他以古画清明上河图为背景,以新闻图片为原型,呈现当代大陆社会市井百态。比如在“画”中一角有红裙女子坐在地上,展牌上写着“征爹求包养”,牌上注明身高体重三围;还有一辆车窗被敲碎的奥迪车旁,站着一个戴着墨镜的男子,举着牌子写道“我爸是李刚”;还有一女子搀着拄拐老妇人望着前面的巨大标幅,“清明上河村别墅每平方米88万起”;紧挨的墙上写着,“以合法补偿为荣,以漫天要价为耻”。“在连州摄影展上,这幅作品是最受关注的,很多观展着挤在展前评论,更有一些人在网上看到图片后,特地去展览现场,直奔《清明上河图·2013》一睹真容。”展览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自解:

  用批判来引发思考

  爆红的不止有作品,更有作者。受突如其来的声名所累,戴翔这几天显得颇为疲倦。记者联系戴翔时,他声称自己从展览至今已经连续多日没有怎么睡觉了,人疲惫至极,无数邀约的采访,让他感到了幸福的苦恼。“其他参展商都撤走了,只有我还守在这里,晚上8点多,还有几个采访等着我。”他表示,接受采访是一件十分累心的事。“因为我这个人比较认真,回答问题要用很大的心力。新浪网约了我三四天了,我还没给他们回呢!”

  戴翔表示,创作中的部分照片背景是新闻照片的原型,通过这些原型摆拍。他自己也参与其中,扮演了90多个角色,有警员、小偷、乞丐等。作品是今年6月完成,前后约花两年半时间,耗资约8万元,主要是外景拍摄、道具制作的经费等,也有一些人力成本。“画”中的900多个人物造型,总共有100多个模特儿扮演,有很多都是戴翔的同事、朋友。他还特别提到,“我爸是李刚”场景中举牌的就是他自己的摆拍造型。

  戴翔还说,他刚开始是想把关注的社会热门话题展现出来,后来发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市井百态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叙述故事的图景框架。戴翔说,这是严肃的艺术创作,这一创作也算是向清明上河图致敬。他指出,画面中有古今社会各阶层的诸多角色,将当下社会典型性事件进行一些戏剧性摆拍并置入其中,以反衬矛盾与冲突。

  不过,一夜走红的“新清明上河图”在夺人眼球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抨击。支持者认为反映当前社会,是“传世之作”;批评者认为他故意揭露社会“阴暗面”,太多负能量,太不和谐。

  对此,戴翔表示,每个受众会根据自己阅历和价值观,对作品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他理解网上的赞扬与批判,他的作品并非有意拼接社会的“黑暗面”,以此抨击社会,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

  评委:

  弘扬正能量,艺术性很高

  尽管社会舆论褒贬不一,但是摄影展组委会专家却给了这幅作品很高的评价,在颁奖大会上,戴翔获得了压轴大奖“新摄影”年度大奖殊荣。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创始人、艺术总监段煜婷女士向记者表示,戴翔作品借用中国古代的艺术语言,将摄影艺术嫁接东方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品在最初参展时就十分打眼,后来更获得评委会全票通过。”段煜婷认为,该作品之所以获奖,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从体量上说,该长卷体量巨大; 从作品语言上说,摆拍与导演式的作品语言形式独特,几乎做到了极致。作为当代摄影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场景营造故事,摆拍场景,更能发挥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与普通意义上的写实类的作品大为不同。“网上评论说篡改清明上河图,不尊重传统艺术作品,其实传统佳作被当代艺术改造,是当代艺术最常见的手法。梵高的绘画就不断被改编,并植入新的思想。”

  那么就作品的意义而言,究竟是讽刺和抹黑社会,还是借批判引发反思与推动社会进步?段煜婷认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艺术活动,其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都会面对现实问题,都具有批判的精神。“摄影作为当代艺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媒介,一定要面对现实生活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艺术并不只有歌舞升平,一片美好。集中近年来的社会新闻,正是本次创作的突破亮点,制造强烈的感官冲击。就像鲁迅的杂文一样,让我们思考时代问题,更好解决问题。”

  段煜婷认为,这是一幅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对于当下现实的审视与反思,已经成为一种现当代艺术的常用手法。作品中‘我爸是李刚’等情节,就是反腐倡廉、弘扬正能量的体现。很好地配合了中央反腐精神。”

  解析戴翔作品:借反差来反思现实

  记者查阅戴翔的历年个人作品发现,其前些年的代表作品《新雷锋故事》系列,与《新清明上河图》类似,同样传递了社会的阴暗一面,但该作评价也是颇高。

  在《新雷锋故事》中,他通过数码技术,“伪造”了“新闻现场”,把雷锋置身于“新闻现场”的中心,展开他的“新雷锋故事”。在照片中,当有人堕楼,雷锋冲上前去承接,而边上则有人冷静地举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拍摄;在火场里,雷锋奋不顾身救出行动不便的老者; 身着笨重棉军衣的雷锋跳入水中救起落水儿童,而周围的人则在围观; 在雷锋制服歹徒时,周围的人仍然袖手旁观;这个雷锋也出现在街头小巷,耐心刮去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总之,这个雷锋的所有行为不脱我们通常所说的“做好事”范畴,但他却在今日中国现实中显得非常孤独。

  在戴翔的《新雷锋故事》中,雷锋所做的所有“好事”其实并不“新”,其性质与形式都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他确确实实面临一个全“新”的情况,那就是他得不到真正的支持与喝采,他在做“好事”的现场获得的是普遍的冷漠。虽然戴翔也在《新雷锋故事》中给他安排了接受采访、出席先进代表大会、领导看望慰问等画面,甚至他设想出了雷锋的见义勇为被商家所利用,成为广告宣传内容的画面。但这部分内容,恰恰更强烈地反证了雷锋的“怀才不遇”。在所有他“做好事”的画面中,雷锋总是孤军奋战。他的孤独成为他的日常情景。

  也许,这样的描绘更符合今天的社会情况。也许,戴翔是借这个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展开对于现实的反思、批评与讽刺。

文章关键词: 艺术清明上河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