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绣片凝结在方寸中的温暖针脚

2014年11月29日 09:23   和讯网  收藏本文     

  ◎文并供图 资深藏家/傅磊

  我意外得来的三幅绣片,它的底稿出自一位职位等同郎世宁、恽寿平的人物。不仅于此,当我查到了如意馆在清廷的变迁,一番令人大喜过望的推想扑面而来。

  找了才知道。署上名头的信札、便条、明信片之类的名人手迹并没有想象中罕见。至少潘家园的地摊上,还真有!可是面对标记着名头儿足够响亮的旧物。老实的商家会说:“哟!真的假的,还得您自己断!”脾气差点的,只要稍有质疑,人家立即翻脸:“您说什么?真的假的?您给拿一真的来,对对不就知道了!”我很想大吼一句:“我要是对得明白,还跟这转悠?”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话说回来,林子大了不怕,鸟多了更好,关键到底哪只鸟是真的呢?我坠入茫然。

  资料上说,如意馆在康雍乾三朝隶属皇帝亲自管理,到了同光年间,如意馆转由内务府造办处统管。吴观岱正是同光时期的宫廷画师,也就是说这些绣片非常有可能是:先由吴观岱绘制,后经造办处的能工巧匠依样绣制……如果真是这样,简直让人美得不敢往下想了……

  我第一个配得上藏品称号的收藏是三幅绣片。三幅绣片被我挂在了正对户门的墙上,成了家里颇具蓬荜生辉效果的看点。为此,我没少向来访的方内、方外之客诉说它们是如何的精妙绝伦。

  在收藏三幅绣片之前,我对名人字画一律恪守“存乎于心,止乎于礼”的原则。这当中除了对艺术、对高人由衷的一份敬畏心,还有就是,名人字画不论陈列在哪里,其价值或者价格也都足够令我敬而远之。而我私下里,又恨不能将见到每一件心仪的作品据为己有。我的妻子了解到这份心思,给我出了一个看似妙极了的主意:“不如踅摸踅摸名人信札,笔记之类,总比画作便宜吧!万一找得着,配上框挂在家里,不也挺好的吗。”我却有点踌躇:说是这么说,可咱到哪儿踅摸去啊。

  突然身边的老婆大人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要找随便什么人都能一眼看得出真假的那种!”知夫莫若妻,这话直接戳中了我的心坎。没错,以我的眼力而言,我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东西。幸亏话是出自妻子的口,否则我必将羞愧致死:“怎么着,你能找得着?”我不无泄气地应道。妻子点头:“那可备不住!”‘备不住’!这是要一竿子支到本世纪下半叶去了。

  万万没料到,妻子的‘备不住’来的居然迅雷不及掩耳。没过几天到我书法老师家做客,妻子意外地发现了三幅绣片。

  三幅绣片绣得极其细腻,是老师代别人保存的藏品。妻子煞是生猛地请老师马上问问对方可不可以转让。老师也不含糊,一通电话。对方干脆利落地说了个友情价,得!买卖就这么成交了。

  绣片是被裱成镜心的三幅写意山水画,虽说贴近了看得见飞针走线的精工,但是只要隔了两三米距离,一般人确实一下子很难反应过来它们是绣的。不仅如此,整个绣片古韵深邃,一望可知至少有上百年的传承。

  “怎么样,我就说备不住嘛,满意吧?”与我一同观赏绣片的妻子得意地征询我的意见。

  “还行吧。”我信口回答。

  “还行?!你装什么大瓣蒜啊。”妻子显然以为我故作矜持。平心而论,三幅绣片绝对是好东西,但却离我梦寐以求的差着一些。至少我当时的认知是这样的。

  首先,绣片只有三幅,听说过四扇屏、八扇屏,出了单数,肯定是不成套的。其次,既然是绣片,就绝不可能是我所期许的名人亲手绣的。第三,绣片原画的作者叫吴观岱。吴观岱是谁,反正我没听说过。妻子听我陈述完理由,瞟了我一眼:“不知道的,你可以查啊。”我抱着‘查就查呗’的轻佻心态打开电脑输入词条。然后……汗流浃背。

  “吴观岱,无锡人,自幼性喜丹青,初从潘昼堂,继学恽寿平。壮年入京,友人廉泉荐入清宫如意馆职供奉……”

  这是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但只要画过两天国画,如果没听说过“恽寿平”,那只能自己去好好补补课了。再说如意馆,乍看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而大名鼎鼎的郎世宁身份同样也是如意馆的供奉。

  也就是说我意外得的来三幅绣片,它的底稿出自一位职位等同郎世宁、恽寿平的人物。不仅于此,当我查到了如意馆在清廷的变迁,一番令人大喜过望的推想扑面而来。

  正当我沉浸在忘乎所以的推理之中,妻子突然跑到我身边,急不可耐地拉着我要说说她的看法。原来她也在网上恶补了一通,现学现卖来了。

  照她推测,绣片的前生应该是这样的:吴观岱是无锡人,无锡是苏绣的重要的原生地,所以画家本人肯定偏爱苏绣。可以想象,这三幅原画一定是吴老先生本人的得意之作,于是得意之作被画家那个贤惠的妻子看见了,偷偷地描了样,从此躲进绣房,无冬立夏终于绣成了她最满意的作品。

  女人果然是天生的编剧,妻子的推测从“于是”之后开始跑偏。我尤其不同意她所谓“无冬立夏”的演绎。然而妻子显然在工艺方面看得比我深,她说:“你知道吗?能绣到这种精致程度,肯定是一个跟作者非常默契的高手。苏绣绣到细处,要把一根线劈成丝,一丝就是一根线的十六分之一。我觉得这就是苏绣的藏针。你看这“皮头”,对了你不懂这个,“皮头”就是层次。这么精的绣法,手掌大的一块就得绣一个多月。不是画家最贴心的人,按人家的水平,为什么不去绣一个名气更大的人物的作品呢?”

  坠入到妻子的滔滔不绝中,我承认,我确实含糊了。且不说造办处的御用之物,附加了我多少的痴心妄想成分,即便是妄想是真的,也显然比不了与画家相濡以沫之人的呕心之作,来的浪漫生动。

  我罕见地被说服了,这以后当我每每向来访的朋友显摆这三幅绣片时,一直采用妻子的说法。因为既然前尘有思,后世何必不成人之美呢,况且有了这么三件外行人也可以一眼断真假的藏品,挺美!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文章关键词: 绣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