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继续探索新思路
文物及艺术品造假与鉴定,始终是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关系。一部艺术市场发展史,可以称作是文物造假史,也可以称作是文物鉴定史。
关于文物造假及鉴定风波,媒体一直给予连篇累牍的报道。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国家文物局2014年10月29日发布通知,批准天津市文物开发咨询服务中心、黑龙江龙博文物司法鉴定所、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厦门市文物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
据悉,这7家单位均长期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可独立开展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书画、杂项等门类的文物鉴定服务。而长久以来,文物收藏鉴定领域鱼龙混杂,骗子横行,严重扰乱了市场,侵害了收藏爱好者的利益,以上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鉴定文物,在大系统中是否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善这一现象,仍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民间机构亦开始试水艺术品及文物鉴定。比如雅昌推行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其基本做法是,从艺术品源头出发,由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品原作进行鉴定,该公司对艺术品原作采集高清数据,作品物理成分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备案,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权威的“身份证”信息。据了解,杨之光、韩美林、何家英等著名艺术家已参与其中。
但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家能否构成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者,鉴定的科技手段如何不断提升,鉴定证书如何保证唯一性与权威性,仍是需解决的问题。
年度声音
我猜想造假已经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人物画,有专门研究我舞蹈的用笔,还有专门研究我书法的用笔,这个我已经发现了,仿到七八成像,这就让我很吃惊,流到市场上很难分辨。
——杨之光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