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品带你走进昭君时代

2015年08月27日10:2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张勇收藏的昭君酒酒标 张勇收藏的昭君酒酒标 杜先生收藏的瓷板画 杜先生收藏的瓷板画 石勇收藏的瓦当 石勇收藏的瓦当 王占荣先生收藏的关于昭君主题的藏书 王占荣先生收藏的关于昭君主题的藏书

  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塞外明珠呼和浩特每到昭君文化节这段时间,各界人士都会通过多种形式来度过昭君文化节,在首府的收藏界,每年的昭君文化节,藏友们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昭君藏品”,感受藏品里的昭君世界。

  昭君主题图书收藏传播昭君文化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牧兰

  藏书3万册的内蒙古藏书家王占荣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一位资深编辑,他一直在收藏“最美的书”。“读书,编书,写书,藏书,构成我生命的旋律。对于昭君主题的收藏,是从我退休后主编《昭君文化》才开始的,但我越发痴迷,乐此不疲。”始终面带微笑、着装和头发一丝不苟的王占荣先生介绍说。

  “2013年我接手主编了《昭君文化》杂志,这是一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主办的内部刊物。 为了把《昭君文化》办成一份高品位的读物,我开始大量收集有关王昭君的书籍和画册,好作为学习、研究和工作的参考。三年中,已经收集到四十多幅王昭君画像,五六十种写王昭君和其他和亲女性的书籍。这些画像,都是出自全国一流画家之手。如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的《汉明妃》和《王昭君》,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的《昭君出塞》,当代著名画家赵永夫的《四大美女之昭君出塞》等等。书籍有翦伯先生论述王昭君的著述,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话剧《王昭君》,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小说《王昭君》,明朝雪樵主人的章回小说《双凤奇缘》,学者崔明德的《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张文德博士的学位论著《王昭君故事的传承与嬗变》等等。”

  王占荣正策划和梦想着建立一座民间的昭君艺术馆或昭君博物馆,把这些书籍和画像收藏进去,一代一代传下去。

  小小瓦当见证民族文化交融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张秋焱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在内蒙古地区多有出土,收藏的瓦当以汉瓦当为多,而昭君出塞也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收藏爱好者石勇说:“王昭君自请出塞和亲,远嫁至漠北,成为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可能有人想问昭君出塞的故事和瓦当有什么关系?这其中的关系是很大的。”

  说起和昭君出塞有关的收藏品,有两块瓦当不能不提,那就是“单于天降”瓦当和“单于和亲”瓦当。单于天降是包头市召湾汉墓出土的汉代瓦当,整体呈泥质灰色,直径17.1厘米。瓦当为圆形,后有筒,筒中部有瓦钉孔。正面宽边,被十字格线分成四区,每区内一阳文篆字。“单于”是匈奴首领的称号。匈奴是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以射猎为生。专家对瓦当上的“单于天降”进行了考证,认为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ang”。“单于天降”,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这类瓦当更多地出现在墓葬中。“单于和亲”“单于天降”都是古代民族和解之意。提到这两块瓦当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市市郊的昭君博物院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据推测,这些瓦当很可能是当时为纪念王昭君出塞和亲而烧制,供建筑使用。石先生表示自己就收藏有这样两块瓦当,虽然不是原品,具体年代他也不清楚,估计是后人仿汉代所做。

  瓷板画上的“明妃出塞图” 寓意鲜明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昭君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很多藏品上都能找到昭君的倩影,我市收藏爱好者杜先生家藏有一幅瓷板画,这块瓷板画的内容为“明妃出塞图”,对于这块被他视为珍宝的瓷板画,杜先生说:“一般人都知道我们所说的昭君是王昭君,但同时她还有另外一个称呼‘明妃’。我是地地道道的内蒙古人,喜欢收藏,作为本地人,如果没有一件跟我们民族文化有关系的藏品,那多说不过去呀!”

  不管是我们本地人还是了解呼市的外地人都知道,呼和浩特最早的涉外酒店叫昭君大酒店,最好的中音马头琴叫昭君马头琴,最早的药用黄酒叫昭君黄酒,过去很受欢迎的一种香烟叫昭君香烟,一种家家都用的火柴叫昭君火柴,还有昭君驼绒被、昭君美食村、昭君羊绒衫等等。昭君品牌热背后是昭君文化潮,昭君文化源远流长,有口皆碑,历经两千年而不衰。”杜先生介绍, 这独特的“昭君精神”是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昭君这个历史人物人格魅力的认同。

  杜先生的这幅瓷板画中有十五六人顶着寒风前行,中间抱琵琶者显然是昭君本人了,在所有人目视前方的时候,仅有昭君一人向后方观望,面虽无过多的喜忧之色,但那种踟蹰不前、欲行还止的形态跃然眼前,虽然心中怀揣和亲大事,但是小女子心中眷恋家乡的心情想必还是有的。“ 我的藏品除了这幅瓷板画,还有一些小人书、宣传画。借用这样一件小小的藏品,来表达我对昭君文化节召开的喜悦之情。”杜先生介绍。

  昭君酒标收藏 让昭君文化随酒飘香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娟

  对于每个呼和浩特人来说,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再熟悉不过。昭君文化节期间的系列活动不仅让青城人民体会到了文化节的魅力,也让草原文化随着昭君文化节的召开感染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参观游览。

  “呼和浩特不仅有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还有著名旅游景点昭君博物院,以及昭君牌香烟、昭君牌白酒等特产,都展示着昭君文化。我收藏的这枚酒标就来自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当时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制酒厂生产的昭君酒。”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理事张勇介绍道。昭君出塞使得汉匈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历史佳话流传了千百年,为了传承这种文化,我市的企业才会打造出一系列知名昭君品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人到外地,如果提到呼和浩特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昭君牌白酒和昭君牌香烟就有很多人知道,可见当时的这些产品已经成为了呼市的代名词。说起呼市制酒厂生产的昭君酒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了,当时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一制酒厂就开始生产“昭君酒”,而且远近闻名,1988年荣获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

  “这枚酒标我已经收藏了20多年了,酒标上面的图案依然崭新如初。可以看到王昭君手抱琵琶的立像,头戴精美发饰、身披红色的外衣,完美地呈现出一幅佳人出嫁图。看着这幅图不仅让人联想到一代佳人王昭君站立于茫茫漠海中,面容沉静,若有所思。在她的身后有骆驼、仆人、嫁妆、狂风、黄沙,一路茫茫到天涯的情景。现在昭君已经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名人,而是草原文化的缩影和代表,随着昭君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昭君也会被更多人铭记。”张勇表示。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王昭君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