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烽火出生入死守护古籍 重走省图西迁之路

2015年09月10日16:16   新浪湖北  收藏本文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五峰山湖北省立图书馆所在地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五峰山湖北省立图书馆所在地

  回首抗战,既有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让人热血澎湃,同时还有一些人,他们为了保护珍贵古籍文献的安全,历经风霜雨雪,辗转大江南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战乱之际依然薪火相传。

  7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走西迁之路”报告会在省图书馆举行。今年5月,省图书馆馆长汤旭岩和馆员一行10人,重走了前辈们为保护古籍在抗战时期走过的西迁路。80多年前,时任省图书馆馆长的谈锡恩带着儿子,也走在这条护书西迁的路上。

  汤旭岩说:“每丢失一本书,谈馆长都在自己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但儿子在路上掉下山崖牺牲,他却一笔都没有写。 他把失子的痛苦埋在了心里。”“湖北省图书馆西迁是文化抗战的杰出典范。”今年8月15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的“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上,与 会专家学者提出了这一观点。

  1938年,日寇侵华战火烧到了湖北境内,武汉屡遭敌机轰炸。6月30日,省图书馆西迁至恩施,当时从武汉把 书运到恩施非常困难。时任馆长谈锡恩四处奔走,一部分馆藏精品图书终于在7月初搭上了最后一艘西迁的船。9.8万册图书,173木箱,49箱杂件,85件 装散片的大木件,总物资一共是36吨。在9万余册西迁古籍中,不乏明钞本《鹿门先生批点汉书钞》和明刻本《宋元通鉴》、《登坛必究》等珍品。

  兴建防空设施,确保珍贵文献免遭战火涂炭;分批次、分阶段转运文献,最大程度降低馆藏损毁风险;在4年的山河跋涉过程中,在7年的烽火连天里,仅水渍霉烂662册,流通遗失282册,损失不到西迁文献总量的1%,在当时全国迁移的图书馆中几乎是代价最小的。

  汤旭岩说,为了让图书早日发挥作用,谈锡恩终日东奔西跑,一方面争取省政府和教育厅拨款,新建馆舍;另一方面因陋就简,在士桥坝、官坡等五处开设了阅览室。 7次搬迁,屡迁屡开,始终坚持为抗战服务,是全国当时最活跃的图书馆之一。

  重走西迁路时,最让汤旭岩印象深刻的是:抗战时期在恩施建的图书馆,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房子,但老百姓还记得那个图书馆所写的标语“图书馆是抗战文化的宝库”、“图书馆是抗战建国的基础”。

  目前,“聆听历史的声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正在省图书馆开展,通过56块展板展示展示在蜿蜒迤逦的西迁路上,经历了战争的硝烟,长途跋涉的艰辛,出生入死的危险后,图书馆人守护文明的决心。(别鸣、通讯员刘莎莎)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图书馆古籍文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