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玩家:他们把收藏玩成了人生智慧

2015年11月14日09:1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收藏本文     

梁思成在写建筑史。 梁思成在写建筑史。 《竹久梦二画集》 《竹久梦二画集》 马未都 马未都

  人的本性是一种审美动物。《巴黎圣母院》里,相貌丑陋但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对美丽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最想表达的一个字就是“美。”

  那么,除了本性爱美,我们还需要提高修养,增长见识。这个急匆匆的时代,我们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西方美学史。我们对绘画有审美诉求,不满足于只是简单觉得几幅画好看而已。在忙乱的社会里打拼,我们很多人,也没有足够精力去好好学一项艺术技艺。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我们还是间接感受到了艺术,提高了修养,增长了见识。而在高等讲章之外,有不少作者,是从自然审美体验、经验出发,在专业的基础上打通专业界限,将更广泛的传统、见识、趣味连接起来。

  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怎么将艺术与人生,审美与智慧,融合在一起。

  A

  智慧玩家

  他们把收藏玩成了人生智慧

  许多收藏家,根据物质来说历史,他们的口才接地气。收藏文物,其实是收藏历史。玩收藏,高级境界,都玩成了人生智慧。

  马未都好像什么都知道(推荐阅读:马未都《醉文明》)

  大家都知道,马未都是鉴宝、文物收藏专家。但马未都不仅仅是鉴宝、收藏专家,他是个更宽泛意义上的文化人。马未都当过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在《编辑部的故事》红遍祖国荧屏的时代,他编辑过王朔最早发表的一批小说。他与作家海岩是朋友,在海岩剧最火的时候,他领着海岩去逛古董家具市场,是其进入收藏领域的领路人之一。1997年8日,他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并任馆长,开风气之先。

  很多人是通过央视《百家讲坛》,见识到马未都的才华。其实,马未都写了不少书。不走学术专著路子,但足够有意思,长见识。他曾先后出版过《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醉文明》《玉之器》等著作。最近,马未都又出了一本书《都嘟》,有知识,有见解,文化小百科,人生心得录。读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马未都好像什么都知道!

  在《醉文明》中,马未都告诉你古装电视剧中,那些拿起盖碗刮两下的动作,其实一点不文雅,而是粗鲁的表现。景泰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叫“景泰黄”或“景泰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百宝箱”到底是什么样的器物?“交椅”如何从一件家具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权力的象征?一个宋代青白瓷梅瓶,最多能盛下多少斤白酒?金鱼的凸眼鼓肚长相是古人长期培养的结果吗?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跟着马未都的讲解,你会进入他用多年的历练积累的经验、知识所“营造”出的一种历史场。

  马未都说:“我做节目和写文章都是一个态度,叫深者看深,浅者看浅。就是你深,你就能尽可能往深了看,你可能会领悟很多东西;你浅呢,看一个乐也可以。”

  海岩不只“言情”还是个藏家(推荐阅读:海岩《姚黄魏紫俱凋零》)

  提到海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风靡一时的言情电视剧《永不瞑目》《玉观音》的原创作者。但殊不知,海岩还是一个有相当段位的古董家具收藏家。他写过一本专门讲述家具收藏的《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从这本书中,海岩不再写费人心神、让人心碎的虐心爱情,而是“换上另外一副面孔”,开讲红木家具的前世今生,讲述中,海岩对红木家具纹理与质感的柔情,透露他的私人艺术馆有哪些他的独家收藏,甚至还全方位、真情怀地,教你识别红木家具。在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海岩对明清家具私人的收藏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只不过由于作家的名头太响,掩盖了他收藏家的身份。

  一般的收藏类图书,只是枯燥地从质地、纹理、款式、工艺等内容谈起。而海岩这本书除了这些之外,更利用他小说家的笔法、编剧式的手法去讲故事,既有收藏圈的奇闻秘事、有家具背后的历史掌故,还有当今家具收藏市场的投资经验和技巧。

  海岩对家具欣赏有独到之处,秉承艺术的欣赏之道,“家具艺术的价值首先在于工艺的精致和造型的美感,在于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单一强调材质的贵贱无疑脱离了家具的本质。评价一件家具艺术价值的第一标准,就是形与艺。”在海岩看来,黄花梨和紫檀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它们显赫的身世由深刻的历史因缘构成——文化发展到某一个层次,政治和经济环境呈现出某一种状态,就催生了人们对于某一种艺术或某一种物质的喜爱,形成了艺术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品位及情趣。

  B

  建筑史诗

  把建筑嵌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

  梁思成手绘图为文脉做“肖像”

  (推荐阅读:《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史〉手绘图》)

  近几年,梁思成越来越受到文艺青年的关注,势头甚至有超过浪漫派诗人徐志摩的势头。随着人们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梁思成年轻时代的才华,并不逊于诗人徐志摩。以至于近期读库整理出版的《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出版时,无数人为他在建筑图稿上表现出来的精细喝彩,还有人对此娱乐化调侃了一番:“来看梁思成的手绘稿,终于知道林徽因为啥没选徐志摩了!”

  上世纪40年代,梁思成和他所在的“营造学社”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手绘图。

  读库出的《梁思成

  建筑学家的工作手稿,为什么会能给读者艺术美的享受呢?梁思成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这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的插图风格中也可谓独树一帜。

  出版人还提到,“从这批图纸中还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便不看任何说明文字,单是欣赏这批插图,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

  可以说,这批图纸既是赏心悦目的画作,更是对古人营造秘诀的图解。”对于那些在战乱中消失的古代建筑、在现代建设中逐渐萎靡不振的“遗存”古代建筑而言,这些建筑手绘图其实就是为延续的文脉所做的“肖像”。

  汉宝德让你遥想古罗马生活(推荐阅读:《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汉宝德是台湾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师。但他为更多人所知的,不是他的建筑作品,而是他写的关于建筑文化的书。从1972年起他就以“也行”、“可凡”等为笔名,在报纸杂志上撰写专栏,一写就是四十多年。汉宝德的文字浅显易懂,能够将艰深的结构知识做得通俗,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从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来阐释建筑文化。比如对中国古建筑为何多为木结构的解释,汉宝德就超越了“中国盛产木材”这类表象的解释,而通过“木”这种元素原本在中国就具有很高地位来进行剖析,他所撰写的文章,往往是把建筑放诸更大的文化层面,也将其推广给普罗大众。

  汉宝德的文字作品包括《建筑的精神向度》《给青年建筑师的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博物馆管理》《中国的建筑与文化》《汉宝德谈美》等。在《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中,共收录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涉及建筑的空间思考、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等方面。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和“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采取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

  建筑史学者王南,在《读库》刊载的“建筑史诗”系列的开篇之作《万神殿堂》,也值得一读。他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介绍一座建筑,以及它的沿革、渊源及其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用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看得入迷的文字,把一座古罗马建筑奇迹活灵活现、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万神庙是整个古罗马建筑的巅峰之作,亦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受其影响而诞生的建筑不计其数。在《万神殿堂》中,王南的文字,好比一幕舞台剧,让罗马众多经典建筑依次粉墨登场。在一个个配角精彩绝伦的演出后,主角万神庙低调而华丽地出场。通过这些结构空间,读者可以遥想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与宏大事件。

  延伸阅读

  丰子恺“精神导师”

  梦二画集(推荐《竹久梦二画集》)

  竹久梦二,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他的绘画将西方油画的技法融入美人画中,又以东方毛笔写法摆脱浮世绘的工笔画法,多以旅行、女性为创作主题。所画美女体态优雅,温柔多情,极具朦胧之美,被称为“梦二式美人”。梦二亦用这些毛笔画来反映明治年间平民市井的世相百态,也画反战插图,他这些初期的小品称为“草画”,即草根之意,也就是令丰子恺“痛切地感到社会的怪相与人世的悲哀”的作品。代表作有《黑船屋》、《梦二画集》春、夏、秋、冬卷,以及自传体绘画小说《出帆》。

  梦二的插画一般都不是大题材,但往往感人于细节中。时至今日,梦二依然对日本美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正是从梦二的画风里汲取了营养,才成为画家。丰子恺回忆初次见到竹久梦二画作时的心情,这样说:“这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蒋勋代表作进行“美的沉思”

  (推荐蒋勋《美的沉思》)

  北朝的壁画中有一种粗犷悲烈与静定之美的矛盾组合。一方面是人体处理的公式化,使画面产生静定与肃穆的效果,另一方面隐藏在那静定之下,经故事本身的悲剧激情,掺杂着强烈煽情的色彩视觉,使中国的艺术经历了一次悲剧性浪漫风格的洗礼。

  蒋勋虽然在美术院校任职,但他的文章,多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美的沉思》是蒋勋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寒山:传奇女子与画家的跨界对话(推荐阅读《无情游》)

  “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白色。”“白不是色,是去除色的纯净,白是空间,例如中国画的留白。白是质感,雪山的白是冷和硬,白云的白是暖和软。”“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我最喜欢青色,就是蓝加紫。这是孤冷的东方色彩,东山魁夷的颜色,山的颜色。”“群山如黛的黛是什么色?”“黛是蓝黑相加,苍是更宽广的黛。”这是画家寒山与熊英的“闲话”。被收录到两人合著的一本诗画合集《无情游》中。

  寒山坚持民艺搜集与田间考察,10年间步履遍及西部多个无人区。2012年以全程行走的方式完成作品《边地6000里》,80天徒步走完云南怒江州及进藏之路,沿途除绘画外,还参与当地人劳作生活。熊英,成都文化圈的传奇女子,先后在银行、政府和国企工作。生性贪美,热爱美景美食美人,喜欢文字,2010年创办樱园。《无情游》中,分为同伴、日子、野花、禅山四个主要章节,熊英执笔,讲述了在高原细碎生活的小事,淳朴的人情关系,粗粝的生活杂事,一花一草,与寒山只言片语的对话,细腻干净的文字、道家风骨的插画,一种关于生活、关于美学、关于隐世的风韵漫卷而来,诠释着远离日常终究是回归日常。

  老树画画的“画心”告白(推荐《在江湖》)

  老树笔下“长衫男子”,洒脱,真率,呆萌,可爱,有的是闲情逸兴,却又身在江湖,逃不开尘世俗务、孤独缠身。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在江湖》是红遍微博的“老树画画”的一份回忆录,一份对画画、对审美、对这个世界的内心告白;也是一本极具标志性的老树式长衫人物画集。一图,一文,即可窥见老树完整的画中世界和画外行藏。文有七题,以“答客问”的形式,讲述老树从画的经历、师承,谈自己的画,说自己的“诗”,字字都是“自家的思,自家的爱,自家的园子,自家的菜”。老树说,“我只是写心中一点小小的趣味儿,一点儿小意思小空间,好玩儿。”关于画画,关于自己,老树想说的,都在这本书里了。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马未都丰子恺梁思成收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