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柡澶娿仒缁ㄦ娊鏌涘Δ瀣
2
广告

市民发现清朝买官收据:凭证可入国子监读书(图)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实收”收执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实收”收执

  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封建时期,曾有过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制度,叫“捐制”。在清朝末期,由于战争不断,内外交困,清政府财政空虚,“捐制”被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至同治、光绪年间,清廷更是不惜血本,不仅将官位拿来打折出售,甚至开始实行监生、吏典的买卖。    

  近日,丽水龙泉市民吴希章在家中翻出一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实收”收执。凭着这张收执,吴希章祖上的秀才吴锡书获得进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资格。

  □记者 黄小宾 实习生 邱一文

  以给四川灾区捐款为名,实为秀才捐监生

  据吴希章介绍,这张“正实收”收藏于家中的一个小木箱中,是世代传下的,近日在整理时意外发现这张收执。

  经吴希章测量,该收执长68厘米、宽36厘米,为棉纸质地,正上方有“正实收”三个大字。内中文字排列整齐,清晰易辨,详细记载了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人吴锡书给四川灾区捐款的缘由、银两等内容。

  按收执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四川省遭受旱灾、雹灾、水灾有90多地,川北一带灾情最重,灾民缺衣少粮,面黄肌瘦。政府“按照各省赈捐章程,开办赈捐所有虚衔。”

  而吴锡书是吴希章的祖上的一名秀才,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给四川灾区捐款为名,实为秀才捐监生(“国子监学生”的简称)。他捐出白银四十三两二钱,获得了进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资格。

  “他捐款的数字,收执上写的是‘四十三两二钱’,相当于当时一位六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丽水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沈桂松说。

  按收执上所写,吴锡书时年已39岁。他以秀才捐监生,以获得进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资格,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最低门槛。

  此外,“正实收”分为存根和正页,且盖了骑缝印,上面注明了买者籍贯及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的姓名。

  该“正实收”落款时间为光绪二十九年柒月,在民间珍藏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较为完整。

  “正实收”对研究当时的吏制有其重要的价值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的封建时期,曾有过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事,那时卖官买官制度叫“捐制”。捐官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银两后,手持买官收据就等着任职了。

  清朝中后期,由于战争不断,内外交困,清政府财政空虚。“捐制”被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至同治、光绪年间,清廷更是不惜血本,为了薄利多销,将可捐官位打折出售,甚至开始实行监生、吏典的买卖。

  卖官收入的银两要如数上缴国库,因为买官人的很多,有些官员便中饱私囊。为避免这一现象,于是统一印制了买官收据,并将有关规定清楚地印在上面,在清朝,这个买官的收据被称为“正实收”。因为正实收上面清楚记载了所捐银两的数量,所以很难收进某个人的口袋。而“正实收”三个字,恐怕是正大光明地实际收到的意思了。“正实收”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特别是研究当时的吏制有其重要的价值。

(原标题:丽水一市民发现清光绪《正实收》收执 秀才捐款后凭此证入国子监读书)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国子监买官凭证清朝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閻庡湱枪瀵泛锕㈤敓锟�1闂佸搫顥¢妶鍥潠闁荤姳鑳剁亸銊ф濠靛绀傞柨鐕傛嫹2婵炲瓨绮岄幖顐㈩嚕椤掍胶鈻旈柨鐕傛嫹

闂佸憡鐟﹂崹鐢电博閿燂拷
闂佸搫鐗冮崑鎾绘煛閸屾稑顎滈柣锕€娴烽幏瀣晸閿燂拷闂佸憡甯¢弨閬嶅蓟閿燂拷
我们都是人民,人民也都是历史,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历史。但是历史的历史总会有好评和坏论,当你有一天作古的时候,人民忘记你的时候,说明你早就该死了,当有一天你作古的时候,人民对你表示惋惜,这说明你还活的象个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生就是,你还活着呢,也在说话,但是我怎么听也听不见。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