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忘不掉的连环画

曾红遍大江南北的连环画遭遇发展瓶颈 业界探索新出路
据新华社电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通俗美术作品,连环画曾红遍大江南北,也曾是孩子们炙手可热的读物。
老连环画收藏火爆
一部1964年出版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在网上拍卖价格达到一万多元;一本上世纪80年代的彩色连环画《三个和尚》价格80多元……在知名古旧书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的连环画专区,80多万件不同年代、作者的连环画琳琅满目。
“我在十几年前迷上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小人书,且一发不可收拾。”年近六旬的桂林人蒋黎杰介绍,他现收藏有连环画两万余册。
翻开一本本富有历史感的“小人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封底,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连环画出版社。在北京东三环一处写字楼内,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的几位年轻人依旧辛勤工作着。
编辑室主任何玉麟告诉记者,收藏者更多注重作品的稀有性、连环画品相的好坏。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人书”一版一印,保存完好的作品很稀有。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连环画的出版空前活跃,发展到最高峰。1982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100多种,共计8.6亿册;1983年共出版连环画2400余种,共计6.3亿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人美版”)的一套30册的《水浒》,累计出版了300多万套。
当时,我国连环画在海外有很多国内优秀作品出版。比如,《鸡毛信》《东郭先生》《孔雀东南飞》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出版。
连环画的出路在哪?
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儿童市场,连环画没能很好适应。何玉麟表示,连环画“走向市场”,一直没能找到很好的出路。他介绍,目前“人美版”的连环画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面向收藏者和美术爱好者的、有收藏价值的连环画集。比如,再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闹天宫》《武松打虎》《牛郎织女》等。另一部分,是针对青少年小学生出版的一些成套作品,比如《成语故事》《春秋故事》《诸子百家》等作品。
不过,何玉麟提到,目前国内连环画行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营销、推广等市场人才,不知道如何与市场对接。他表示,目前他们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努力探索连环画的出路。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连环画
闂傚倷绀侀幖顐﹀磹缂佹ɑ娅犳俊銈傚亾妞ゎ偅绻堥、娆撴倷椤掆偓椤庡繘姊洪幐搴㈢叄闁告洘蓱缁傛帒鈽夐姀锛勫弳濠电偞鍨堕悷褔鎮¢鐐寸厵妤犵偛鐏濋悘顏堟煙瀹勭増鍤囩€殿喗鎸抽幃銏ゅ川婵犲啰妲曢梻浣藉吹婵敻宕濋弴鐘电濠电姴娲㈤埀顒€鍊块崺鈩冨閸楃偞璐¢柍褜鍓ㄧ紞鍡樼濠婂牆绀傚┑鐘插绾剧厧霉閿濆娑у┑陇娅g槐鎺楀矗濡搫绁悗瑙勬磸閸斿矁鐏掗梺鍏肩ゴ閺呮粓骞嗛敐鍛傛棃鎮╅棃娑楃捕闂佽绻戠换鍫ョ嵁婢舵劖鏅搁柣妯哄暱閸擃參姊虹化鏇炲⒉婵炲弶绻勭划鍫⑩偓锝庡枟閸嬶綁鏌涢妷鎴濇噹閳敻姊虹紒妯尖棨闁稿海鏁诲顐㈩吋閸涱垱娈曢梺鍛婂姈閸庡啿鈻撻弻銉︹拺闁告稑锕ョ粈鈧梺闈涙处宀h法鍒掗銏犵<婵犻潧瀚Ч妤呮⒑閻熸壆浠㈤悗姘煎枤婢规洟鏁撻敓锟�闂傚倷鑳剁划顖炲礉濡ゅ懎绠犻柟鎹愵嚙閸氳銇勯弮鍥撳ù婧垮€栫换娑㈠箣閻忔椿浜滈锝夊箮閼恒儱浠梺鎼炲劤閸忔ê顬婇鈧弻娑欐償椤栨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