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4月13日走进北大 谈当代美感的建立

2015年04月13日 14:01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大卫霍克尼4月13日走进北大 谈当代美感的建立 大卫霍克尼4月13日走进北大 谈当代美感的建立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艺术与思想系列讲座”2015年第三讲,邀请当今世界上最重要且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来北大谈谈他的艺术和思想。

讲座信息

题目:谈当代美感的建立

主讲: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主持:朱青生(LaoZhu)

类型:公开讲座

时间:2015年4月13日16:00—18:00

地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一层阿里巴巴报告厅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北大光华-保利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佩斯北京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内容提要: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国布拉德福 德)无疑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创作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有识别度的生动图像。他的艺术生涯横跨了多个 领域,包括从拼贴摄影到歌剧舞台设计,从用传真机制作画作,到深入研究艺术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创作。而他的作品也几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 的媒材,包括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并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视频、iPhone手 机、iPad等设备。

霍克尼在1962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的金牌 奖,26岁时就已于英国举办第一次个展,其后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举办过近四百场个展,获得极高声誉。霍克尼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相当数目的荣誉,包括来 自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9个荣誉学位。201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其颁发了英国功绩勋章。

在这位重要且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中, 他的作品横跨了各种媒材,从绘画到风格独特的照片拼贴作品,从录像装置到歌剧舞台设计均有涉猎,并以独特的视角颠覆了对西方绘画的认知。而近几年,霍克尼 在他73岁高龄的时候拥有了第一台iPad,竟以艺术挑战科技的前沿,运用iPad进行创作,颠覆对于笔触和线条的习惯性表达。

此次访华也是霍克尼时隔34年后,再次来到中国。这位艺术巨匠心里对于时代性、创造性、实验性、艺术性如何理解?如何以艺术建造当代的美感?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融……种种问题都将在这次北大的讲座中,向观众开放,让大家近距离的与大师谈艺术。

此次讲座是“艺术与思想系列讲座”2015年 第三场。该系列讲座在过去几年中邀请过世界著名策展人卡特林娜·达维特(Catherine David)、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美国著名独立批评家罗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教授、美国艺术史学会前主席瑞克·埃舍尔(Rick Asher)教授、Villa I Tatti(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副主任乔纳森·尼尔森(Jonathan Nelson)等学者来北大演讲,及艺术家布罗塔尔斯的遗孀玛利亚·吉里森(Maria Gilissen)亲携16mm放映机放映布罗塔尔斯代表作。此前还进行过“福柯读书会”、“重读资本论”、“关于宽恕:法学与艺术讨论会”、“图与词” 等一系列在国际国内影响深远的活动。2015年四月以来,该讲座系列已举办意大利阿尔贝托美术学院的克里斯蒂娜·朱迪切(Christina Giudice)教授《女性主义与当代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史专家、佛罗伦萨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德罗·诺瓦(Alessandro Nova)教授《瓦萨里与肖像画》两场讲座。

“艺术与思想系列讲座” 自2009年开始,涵盖中国古代艺术、世界艺术、当代艺术研究三大方向。该系列讲座为配合201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艺术史大会,设立“世界艺术史专 题”,从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文化”。由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北京大学现代艺术学会联合组织,得到北京大 学历史系的支持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协助,并不断获得各界的捐赠和帮助.

来源:艺术中国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艺术讲座霍克尼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