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收藏见证时代变迁:民国身份证用指纹防伪
现代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和各种各样的证件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的一生从准生证、出生证开始,之后我们要上户口、接种各种疫苗、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毕业证,工作之后有工作证、结婚要领结婚证……一系列证件见证着每一个人的人生路。在收藏领域,也有这样一批证件类收藏品,不同年代的各类证件不仅仅见证了一个人的人生路,还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就将带您盘点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那些人生不可或缺的证件。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说起身份证和户口本,作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身份证明,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其实这两种证明的雏形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在我国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
居住在我市土左旗的收藏爱好者伍冠华先生收藏着不少老证书、老地契,在这些收藏品中就有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证件的主人就是呼市本地人,证件上的字迹还很清楚,就是上面的内容跟现在的身份证大不相同。这张泛黄证件右半页上填写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职业,办证机构的名字、印章,证件的编号,还有持证人的左手食指指纹和双手指纹符号和标注。颁证的日期是民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左半页上是照片和注意事项。”伍先生介绍道,1946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后的《户籍法》,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得制发国民身份证,或经内政部核准以户籍誊本代之。”而民国身份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指纹和双手指纹符号来“防伪”。这张证书,地址是绥远省归绥县清乡局,除了地址上面还登记户主姓名,年岁,居住在当地已经有多少年,从事什么职业,家中有几个孩子,几男几女等等,看上去很像我们的户口本。”伍先生说:“1928年前后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管理,公布了一条法令,按照这条法令的内容把市区分为区、坊、闾、邻四级。以五户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闾,设闾长;二十闾为坊,设坊长;十坊为区,设区长。当时的户籍制度规定清查户口时,按户填发门牌,令其悬挂,以便随时考察,也就是查户口。”
毕业证收藏两极分化价差大
毕业证是由办学机构颁发的用于证明学习经历的书面凭证。是一个学生就业的重要文凭。
“和国外不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为科举制度服务的,没有学历证明和毕业证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当时的清王朝有一批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中国近现代教育西式化的进程,随着西式学堂的出现,毕业证书出现了。”我市收藏爱好者王蒙表示刚开始自己收藏毕业证书是一种巧合,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在一个古玩摊位上发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上面还贴着民国印花税票,十分有趣,就买了下来,后来才发现毕业证书也是一种收藏品,其中精品更是价值不菲。而一些中小学的毕业证书却一直在几百元左右徘徊,特别是民国后期的中小学毕业证书基本就是100元左右一张。与民早期著名大学近万元的毕业证不可比拟。我们要注意的是一些临时毕业证不具备太大收藏价值,当然不是说不要收集,只是说不要花高价收集。抗战8年,不少大学颠沛流离各地,因办公条件很差,给很多学生发的是临时毕业证书。这类证书往往不如正规的毕业证书整齐好看,制造都简单粗略,美观性也是纸品收藏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建国后毕业证收藏主要是针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证书,目前价位较低低,即便是著名高校的毕业证也是几百元一张,投资和收藏价值目前并不大。
从民国到八十年代的结婚证
“结婚证收藏并不单指结婚证书,我们一般叫它婚育证明收藏,算是票证收藏中的一个种类,它在广义上包括结婚证、结婚申请书、生育许可证等一系列和婚姻、生育相关的证书,在这其中结婚证最受人喜爱”,内蒙古收藏家协会会员票证收藏爱好者谢志伟介绍。
谢志伟手中有一纸特别的婚书,但是和普通婚书不同,这是一本招赘合同。
提起招赘合同,就要了解一下入赘。入赘俗称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孩子随母姓。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而这种招赘合同就是和入赘女婿签订的双方权利义务分配表。
除去这种特殊的婚书,不同时期的婚书有不同特点,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王朝的统治走到了尽头,大红的手写婚书逐渐消失,油墨印刷的结婚证登上了舞台。当时在结婚证上必须贴一枚一元印花税票,婚书上的印花税票就是政府的公章,象征着证书的合法性。解放后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婚书也有它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婚书也是最容易找到的藏品。1950年4月30日,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不仅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始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姻,也给结婚证收藏带来了新意。新娘、新郎的名字不再先后排列,也不再区分字体大小,而是并列在一起,传统婚书中的双方父母、媒人、证婚人等一系列内容不再出现;结婚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办理、盖章并颁发给新人,无需自行购买,更用不着印花税票;证书上的内容也有了定式。在谢志伟的收藏品中,建国后的婚书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都有。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张秋焱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