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国老熨斗(图)

熨斗,最早出现于商代,作为一项残暴的刑具被发明出来。汉代开始用于熨烫衣服,早期的熨斗多用青铜铸成,刻有“熨斗直衣”的铭文,唐代以后,熨斗开始在民间大量使用。古代熨斗的材质多样,除常见的铜质以外,还有铁质、瓷器的,斗身斗柄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王公贵族家庭甚至还有镀金镶玉,描龙画凤的熨斗器具。熨斗形制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直径有十几厘米,重三四公斤,形似一把长柄的平底煎锅;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重量不足一斤,看起来像是一把精致的大汤勺。用于加热的材料主要是木炭,把烧红的木炭添加进熨斗中,待底部受热充分,就可以用来熨烫衣物了。也有在斗中添加热水的,主要用来熨烫丝绸等贵重布料。最初的熨斗是没有盖子的,为防止炭火外溅,烫伤人手、烧焦衣物,后来又出现了加盖的熨斗。
20多年来,我收藏了大约五六十个老熨斗,它们大小不一,其中我最珍爱的是一件民国早期的老熨斗。斗底直径14厘米,柄长20厘米,白铜质地,外形酷似一把农家常见的舀水瓢,斗身、斗柄上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因年代久远,斗身略有变形,斗底被炭火炙烤成灰白色,斗柄也因长期手持、摩擦,而变得光滑,隐隐呈现淡红色的亮泽。
这把老熨斗是外公送给我的,外公当了一辈子裁缝,他14岁进入成衣作坊,从一名熨烫学徒做起,据说这把熨斗还是带他的师傅送给他的,外公使用了几十年,后来虽然出现了电熨斗,他还是喜欢这传统的老熨斗。
说起这把熨斗,不能不提我幼时的一段经历。那一次,母亲带我到外公家,外公正在帮别人裁剪衣服,这把老熨斗刚刚倒掉炭火,晾在一边,底部还很炽热。我一不小心右手碰到了熨斗,手指瞬间被烫出一个大泡,疼了好几天。我结婚时,外公把这把熨斗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他知道我喜欢收藏这些老物件。外公告诉我,熨斗外形如“斗”,仿若北斗照耀,熨烫象征生活红火,寓意吉祥,历来就是古人婚嫁的好嫁妆。他希望这把老熨斗能为我的婚姻生活带来好运。
朱卫东 文/图
来源:新消息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