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浓缩历史一刻:核雕艺术赋予新内涵
核舟是核雕技艺中微雕的一种,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或小舟的民间工艺品,兴盛于明清时期。明朝有个雕刻核舟的高手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飞鸟、走兽等,都能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具情态。特别是他雕刻的“苏轼坐船游赤壁”核舟,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笔者在中学《语文》课中曾读到这篇经典之作,当时老师还要求大家背诵此文,所以印象至今还特别深刻。
到了当代,为了纪念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特殊时刻,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在前些年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嘉兴南湖画舫实际长16米、宽3米,分前中后三舱,中共“一大”就是在这艘画舫中举行的。而该核舟仅长3.9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按画舫的形体也刻制了前中后三舱,宽敞的舱室、舱顶瓦楞线、舱窗以及桅杆等都一一展现了出来。为增强艺术效果,前舱顶还精刻了党旗,后舱顶刻制了和平鸽。船舱两旁分别刻制小窗5扇,共10扇,每扇小窗都能开启。小核舟的舱顶、舱壁、小窗等都刻制了精美的花纹,把核舟装扮得富丽堂皇。
船头坐4人,毛泽东坐在船头右侧,他目光睿智而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页可数;何叔衡侧身靠近毛泽东;董必武坐在船头左侧,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打开前舱两旁的小窗,临窗而坐的是陈潭秋、王尽美,坐在中舱两旁小窗前的是邓恩铭、刘仁静和李汉俊、包惠僧。船尾右侧是一位船工,正在用力摇橹;左侧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她一面照料会务、烧水沏茶,一面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为会议做好保卫工作。王会悟左手提壶,右手端杯,神态自然,壶上的花草纹理似隐似现。
核舟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按照当时参加“一大”的人物肖像写真刻制的,人物虽不足2毫米,但都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核舟船底还刻了“一大”党纲98字,题款7字,共105字。字是按竖式书写阴刻的,填成黑色,笔画细如毫丝,行行小字好似船行时荡漾起的涟漪。
此外,为真实再现南湖画舫的全貌,在核舟“红船”后面也拖一小舟,小舟长2.3厘米、高1.1厘米、宽1.0厘米。舟顶分为两层,箬篷顶周边雕刻着精美的纹饰,两侧透雕的篷壁玲珑剔透、精巧可人。小舟底部刻的是“一大”闭幕时代表们呼喊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共23个字。大舟与小舟之间用一条链环连接,也是用果核材料精刻而成的。
整个“南湖红船”共刻2枚核舟、12个人物、小窗10扇、4个舱室、2把茶壶、2只杯皿、5本书籍文件,还有橹、炉、小桌各1件以及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个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核舟“南湖红船”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艺术形式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民间艺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朱积良)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核雕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