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私铸钱币援革命

2016年01月29日15:39   新浪安徽  收藏本文     

  作者:王峰

  如果仅将黄宾虹看成是一位画家,那是不够的,他还是一位民主斗士,尤其有感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从而激发了他强烈的报效之心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黄宾虹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了一位反清革命的急先锋。

  家境落魄随父迁回歙县老家

  1865年清同治时期,正值清政府走向腐败衰落并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凌宰割的时日。也就在那一年,黄宾虹生于浙江金华。从出生到13岁,他一直生 活在这里。这段时间,也是其父亲经商的昌盛时期。“当时的黄家在浙江金华,家底还算殷实,其父亲算是在当地有名的徽商。”多年研究黄宾虹的资深媒体人鲍义 来先生如此介绍说。

  然而,19世纪80年代,清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1889年,黄宾虹的父亲在金华开设的钱庄因发生挤兑而周转不灵,累及布店、墨店一并停业,为此急流勇退,黄宾虹只能无奈地跟随着父母回到了安徽歙县老家。

  尽管父亲对黄宾虹的科举仍充满希望,然而黄宾虹自从考上秀才后,科举之途一直不能如意。家族衰败的现实,加之无法实现父亲“光宗耀祖”的期望,让少 年黄宾虹的心中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终于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那年,父亲抱着极大的不愿和担忧离开了人世,“这段时间也将黄宾虹的苦闷推向了顶点。”

  因太平天国运动后,歙县潭渡黄姓数百亩祠堂义田因人死天荒、水渠年久失修而致田园荒芜多年,年轻有为的黄宾虹便在此时主动担当起责任,经村人推选担负起了重修堨坝和管理义田的重任。没过多久,潭渡古村又逐渐地兴旺了起来,黄宾虹在当地的威望人气也与日俱增。

  借助新学传播民主新思潮

  因为清政府的腐朽,中华有识之士举国奋起,黄宾虹虽人在皖南徽州,但思想已受新潮影响。这段时间他曾写信给康有为和梁启超,申述对国是意见,后又接到宁国友人萧辰的信,得知谭嗣同将由湖南沿长江东下到上海,路过安徽在贵池一停,要其前往一叙。

  黄宾虹从歙县赶到贵池,那晚,在贵池码头的一个旅舍里,二人作了彻夜长谈。

  1897年,黄宾虹应友人程夔之邀,赶赴芜湖参与筹办安徽公学,“其实为参加革命活动,学习组织训练。”鲍先生介绍说,尤其是清政府取消了科举制度后,各地都在兴办新型学校,这段时间,黄宾虹吸收了新思潮,观摩了新方法,为日后的革命积攒了经验和知识。

  1900年春,黄宾虹因与维新派党人交往密切,被以“维新派同谋者”的罪名通缉,被迫出逃,但挫折并未使黄宾虹的革命理想就此泯灭。1905年,他 的同门师弟——许承尧,从翰林院请假回到故乡歙县创办了新安中学堂,请当时仍在芜湖担任安徽公学教员的黄宾虹代为物色几名教师前来襄助。

  黄宾虹得信后便与同在安徽公学的陈去病商量,二人一致认为,歙县是理想的革命据点,于是邀上陈钝一同赶往歙县。“这个陈去病,在当时可算是‘赤色分 子’,在清政府那里是挂上号的,将他邀到歙县来任教新安中学堂,将许承尧都吓了一跳。然而能够与这样的人共事,也足以证明当时的黄宾虹革命性之坚定了。” 鲍义来如此说。

  私铸钱币冒杀头之危险

  据了解,在新安中学堂期间,黄宾虹与许承尧等激进分子还在家乡组织成立了“黄社”,名义上是研究黄宗羲诗文学术,实是以黄氏“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非君和反清思想发动反清革命。

  1906年,黄宾虹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在自家厨房后面的院子里私铸铜币,一方面作为革命党的活动经费,另一方面用以扰乱清朝的币制。此时黄宾虹的思想也从立宪派的忠君保皇,彻底转变为一个坚决反清的革命者。

  “不管哪个时代,私自铸币是违法的事情,是冒杀头危险的!”鲍义来告诉我们。由于在国内不可能公开购买铸币机器,革命党人就从日本购得后运往歙县潭 渡。据宾老洪夫人后来回忆,那晚机器运到家的时候,一切静悄悄的,随行的还有一名“不速之客”,洪夫人也不明其人来历。便问黄宾虹来者是谁,黄则称这是来 自山东的马夫老李倌,后来才得知其人正是铸币师傅。

  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次年冬天,黄宾虹的革命私铸终于开炉了!每天深夜,锅炉烧得通红,铜水奔流而下,倾入制币模机里,铜圆坯子从下口一个个地落下,冷却之后,即可包裹收藏,待日后印字。

  “为何当时不趁热印字,省得日后多了一道加热程序?”记者不禁发问,鲍义来解释说,是由于中国当时对光绪通宝铜圆反面的那套龙印还仿造不出,必须到日本翻砂,等日后寄来,所以只能边出坯边等待。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还没等到日本方面有关机器的消息,来自省府衙门内部道中人传来秘密:“星夜拆毁机器,本人速逃。”

  拆埋机器以待来日东山再起

  原来,在私铸铜币期间,有人向省府告了密,而举报信就放在时任安徽巡抚恩铭的桌上。怎么办?面对刚刚铸好的铜坯,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事业,面对殷殷期盼的妻儿老小,走还是不走?黄宾虹陷入了两难?

  “这时候还是夫人说了一些话,让黄宾虹放下了包袱。”妻子洪夫人虽然当时已是多个孩子的母亲,但她有着坚定支持丈夫革命事业的决心,让其安心撤走,等待来年以继续事业的发展。

  或 许有了妻子的支持,黄宾虹随后让人将铸币机器拆散埋藏于地下的一个深坑中,当夜乘船从新安江前往上海。据后来知情人士介绍,黄宾虹私铸事情暴露被告后,当 时在歙县熟识黄宾虹的人都暗暗担心,如果真的来查,歙县可能会遭到一次大屠杀。“还好,没多久巡抚恩铭在安庆就被徐锡麟刺杀了,也无人来理这事,不了了 之。”鲍先生这样说。

  黄宾虹在上海与柳亚子等十八人创办了“南社”,又与广东岭南画派的高剑父兄弟等人办了反清的杂志。自此,黄宾虹的政治舞台和文化圈子随着进到上海而 逐步扩大。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南社社友和宋教仁参与上海光复,黄宾虹也积极响应,完成领受的具体工作,还特制了一面表示正大光明的大白旗,在上海 光复后悬挂,以示庆祝胜利。

  来源:合肥晚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黄宾虹革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