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原型是印度的哈奴曼吗

2016年02月02日10:36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标题:“大圣”孙悟空是怎么横空出世的?)  

  猴年马上就要到了。

  说起猴,中国最著名的猴子要算“大圣”孙悟空了。在小说《西游记》中,孙猴子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然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却有着数百年民间传说的源泉,有着复杂的原型背景。

  猴年到来之际,我们不妨来聊聊大圣的来历这回事儿。

“大圣”孙悟空是怎么横空出世的?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已成为经典。

  南宋时出现最早的取经故事

  自从1923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后,明代吴承恩作为《西游记》作者的判断逐步被肯定。

  不过,吴承恩写《西游记》和曹雪芹写《红楼梦》可不是一回事儿。后者是个人的独立构思、独立创作,前者却是在几百年民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出来的。作为《西游记》的一号男主角,孙悟空这个形象也有一个演变过程。

  南宋时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的猴行者形象,就是《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前身。

  流传下来的《诗话》只是说话人的提纲,文字十分简略,共一万六千多字,分上、中、下三卷,第一节、第十七节缺失,所以不知它是怎样描写唐僧出身和西行缘起的。从第二节开始,猴行者就参加进来了。此后,一行七人,经过十几个国度,历尽艰难险阻,取回佛经。

  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他化身为白衣秀士,主动前来帮助三藏法师取经,神通广大,有胆有识,在取经故事中,一直充当主人公,在取经路上灭白虎精、伏九馗龙。由于他的参加,取经才得以圆满完成。

  在第十一节中,猴行者自述来历:他在二万七千年前曾偷吃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南宋时民间艺人们刻画的猴行者,明显地表现出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有一定的反叛性,敢于偷王母的蟠桃;二是很有神通,能够降妖灭怪。

  在《诗话》中,猴行者的形象更多地像一个宗教使徒。猴行者参与取经,是主动行为;到了西天后,因为如来佛住的鸡足山阻山隔水,无法前往,猴行者提出,全体取经人望山跪下,虔心祷告,“齐声恸哭”,以致经自天下。而且,猴行者在谈及偷王母蟠桃的事情时,说自己“至今犹怕”,再“不敢偷吃”。路经王母池,吓得要唐僧等“不要高声”。作品中关于猴行者的经历(偷蟠桃——配在花果山——参加取经——上天成佛)的叙述,已经为后来孙悟空的故事奠下了基础。

“大圣”孙悟空是怎么横空出世的?元代到明初孙悟空形象渐渐清晰

  元代到明初,关于孙行者的民间神话和传说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惜的是,这方面的材料流传下来的不多。

  在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是相伴而生的姊妹艺术。关于取经故事的戏曲,金代有院本《唐三藏》,元代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可惜都已不存。在“西游戏”中,最重要的是元末明初人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取经题材作品。它从唐僧出生遭父难写起,经由观音安排西天取经,先后收服龙马,率孙行者、沙和尚、猪八戒西行,经过女王逼配、过火焰山等磨难,取回真经。

  《西游记杂剧》确立了取经队伍的基本人物。在《取经诗话》中,共有师徒七人,而实写的只有玄奘和猴行者二人。而杂剧中的取经人物是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阵容与小说描写完全一致。

  在《西游记杂剧》中,孙猴子已经基本上脱去了宗教使徒的气质,他的反抗精神、斗争性格与神通都增强到原型远远不可企及的程度。孙行者是个非常神异的猴子,上场就自述来历:“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

  《西游记平话》产生于元代。“平话”相当于今天曲艺中的“评书”。可惜《西游记平话》已散佚,无法窥知其全貌。在《西游记平话》中,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生动、丰富,同百回本小说也更加接近,而同在此之前的有关故事、传说中的孙猴子形象明显地区别开来,基本上完成了几百年演变过程中的质变。从《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的片段和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中的有关材料看,“平话”与小说内容差不多,只不过平话的叙述比小说的描写简略些而已。很多人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在《西游记平话》里大体上都有了。

  《西游记平话》中的孙猴子是西域花果山水帘洞的一个老猴精,“神变无测,闹乱天宫”。作者把大闹天宫作为独立的故事给予叙述。据史料记载,《西游记平话》中讲到的取经途中降魔灭怪的故事大致是:“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显然,在《西游记平话》中,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具备了线条清晰的轮廓,百回本中的齐天大圣主要是以它为基础的。

  鲁迅和胡适的“国货说”和“舶来说”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演变,虽然很多材料缺失,但线索、脉络是清楚的,也没有什么争议。但关于孙悟空的“原型”问题,却难以得到统一的认识,至今仍争论不已。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在此之前,鲁迅就曾给胡适写信,提到了这个观点,即认为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是受到中国民间传说的启发,具体地说,是受到《太平广记》中的怪兽无支祁的启发。

“大圣”孙悟空是怎么横空出世的?古代神话里无支祁的形象。

  无支祁的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治水时,淮扬一带有一个水神名叫无支祁,他兴风作浪,无恶不作,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他形似猿猴,缩鼻高额,白首青躯,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可达百尺,且力大无穷,能敌九只大象。他行动敏捷,灵活地出入于水中,不易被擒获。他凶猛而狡猾,只要吹口气,就遍地洪水,淹没庄稼,冲毁房屋,使百姓流离失所。大禹为了制服他,先后派了童律、乌木由出战,但都没能取胜。后来,大禹请来掌管时间的天神庚辰,庚辰紧追无支祁不放,无支祁想潜水逃窜,庚辰用手中大戟向他掷去,无支祁终于受伤就擒。大禹下令把无支祁的脖颈上锁上绳索,鼻子用一个大金铃穿住,镇压在淮水下游的龟山之下。

  更有传说称,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测定江海深浅之物。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吴承恩对无支祁的传说是十分熟悉的。因此鲁迅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是无支祁。

  鲁迅的这个研究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但他却不赞同鲁迅的说法,而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意见。他在1923年出版的《西游记考证》里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应从印度最古的纪事诗《罗摩衍那》中去找线索。这首诗中有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即猴子国中的神猴大将,叫作哈奴曼。

“大圣”孙悟空是怎么横空出世的?印度教神话里的哈奴曼形象。

  在《西游记考证》里,胡适举了关于哈奴曼这样几条描写:

  哈奴曼是天风的儿子,有绝大神通,能在空中飞行,他一跳就可从印度跳到楞伽。他能把喜马拉雅山拔起背着走。他的身体大如大山,高如高塔,眼放金光,尾长无比。

  有一次,哈奴曼飞向楞伽时,途中被一个老母怪一口吞下去了。哈奴曼在这个老魔的肚子里,心生一计,把身子变得非常之高大;那老魔也就不能不把自己的身子变大,后来越变越大,那妖怪的嘴张开竟有好几百里阔了;哈奴曼趁老魔身子变得极大时,忽然把自己身子缩成拇指一般小,从肚里跳上来,不从嘴里出去,却从老魔的右耳朵孔里出去了。

  哈奴曼有一次同拉凡纳决斗,被拉凡纳们用计把油涂在他的猴尾巴上,点起火来,那其长无比的尾巴就烧起来了。然而哈奴曼神通广大,不但没有被烧死,反而借刀杀人,用尾巴上的大火把敌人的都城楞伽烧完了。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孙悟空原型吗?

  不同观点仍然各有支持者

  然而,鲁迅并不同意胡适的意见,在随后写作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他写道:“我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但北大教授胡适之先生则以为是从印度传来的;俄国人钢和泰教授也曾说过印度也有这样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1、作《西游记》的人,并未看过佛经;2、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没有和这相类的话;3、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

  有很多人支持鲁迅的看法。比如吴晓铃先生就认为,在古代,中国人虽然知道《罗摩衍那》,但为数并不很多;而且,对于《罗摩衍那》故事内容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吴晓铃认为,吴承恩及吴承恩之前的西游记故事写作者,是不可能太多了解哈奴曼的故事的,也不可能从这里得到孙悟空形象的灵感。

  但同样也有很多人支持胡适的观点。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孙悟空同《罗摩衍那》里的哈奴曼太相似了,不可能想象他们之间没有渊源的关系。至于孙悟空跟杨二郎斗法,跟其他的妖怪斗法,这一些东西是中国古代没有的;但是在佛经里面却大量存在。连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佛典里找到副本。至于说,《罗摩衍那》没有汉文译本,无从借鉴,这是一种误会。一个国家的人民口头创作,不必等到写成定本,有了翻译,才能向外传播。人民口头创作,也口头传播,国界在这里是难以起到阻拦作用的。

  或许,孙悟空原型的“国货说”和“舶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也许他们都在孙悟空的诞生中起到了某种作用吧?(文/凌光)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孙悟空西游记取经哈奴曼平话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