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藏民俗文物40年 建起私人博物馆

2016年02月26日17:32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回望已渐行渐远的猴年春节,不少市民感觉,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不少专家呼吁,应尽可能地传承一些民俗,恢复应有的年味。在蓬江区棠下镇,有一个 “收买佬”雷伟亮,他就正在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行动着——数十年如一日,他收买民俗物品,并成立了“岭南古民俗传承博物馆”,希望以此为子孙后代打开一扇了 解历史、了解民俗的窗口。

  “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去年获批

  在距棠下镇镇墟约5公里的地方,“藏着”三和学校,虽然其貌不扬,但里面却藏着许多“宝”——操场上摆放着各种旧式石磨、石台;在教学楼的15 间教室里,摆放着毛主席画像、像章等红色藏品,以及木犁、风车等农具,还有刀叉剑戟、斧钺钩叉等冷兵器……可以说,小到碗碟,大到木床,形形色色,林林总 总,置身其中,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

  原来,三和学校已经废弃,被雷伟亮租了下来,那里将近5000多平方米的地方,被他的8万多件藏品摆得满满当当,其中民俗藏品占了大约一半,生动反映了自明清至“文革”前后的中国岭南民间生活,所以,该馆被取名为“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

  雷伟亮说,这个馆名虽然已经叫开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他是江门第一位民办民俗博物馆的申请者,此前并无规矩可循,他的申报之路并不顺畅。功夫不负 有心人,他反复和相关部门沟通、补充材料后,去年中旬,他创建的博物馆才最终获得了“名分”,其业务范围为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

  雷伟亮一直在忙着整理。他的藏品,仅炖盅一项,就有好几百件,这搁在全国也极为少见,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藏品太多,如果不将其整理,则会显得杂乱。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淘到宝”

  “收藏算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今年56岁的雷伟亮称,由于外公是华侨,很喜欢古董,家里有很多藏品,受他的影响,他从16岁起,便做起了“收买佬”,几十年来,曾多次外出购买藏品,足迹遍及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最痛苦的事情是收到假货。”他坦言,但这样的事情很少遇到。不过,他有时也故意收一些假货,主要是为了和真品进行对照。当然,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淘到宝”。他有几件很珍惜的宝贝,比如,在梅州收了一套清朝的官服,品相很好,是镇馆之宝;此外,10年前,他在福建收了一个盾牌,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用竹子编织而成。

  “记得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个东西,非常珍稀,连续两个晚上,我都抱着它睡觉。”雷伟亮开心地说。

   让后代知道祖辈是怎样生活的

  “我在16年前就有办博物馆的想法了。”雷伟亮坦言,刚开始收买藏品,是为“稻粱谋”,但时间久了,当他对岭南地区的,尤其是五邑地区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后,觉得每一件民俗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他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江门人,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讲好。

  当“收买佬”雷伟亮将这一想法说出来以后,不少人以为他是痴人说梦,雷伟亮并不理会,而是多年如一日,继续痴痴地收买藏品、默默地整理藏品。此时,又有不少人对其指指点点——花钱买些“破铜烂铁”回来,成天摆弄,这不是傻么?

  如今,“傻人”雷伟亮的博物馆办起来以后,理解他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带着小孩走进他的博物馆,品味先辈用过的物件,每当此时,雷伟亮特别开心,“我的精力总算没有白费。”

  “觉得雷生很有责任心,他花了这么大精力建博物馆,却不收费。”市民黄先生认为。

  “不仅现在不收费,以后也不收费。”雷伟亮语气坚决地说。

  “你知道博物馆为什么叫传承馆吗?”雷伟亮停顿了一下,接着平静地说,“我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辈是怎样生活的。”

  来源:江门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私人博物馆收藏民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