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梵高作品用色与其精神状态有关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晚年作品颜色变暗的原因与其每况日下的精神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项针对梵·高在1888至1889年间创作的三幅《卧室》(The Bedroom)而展开的研究经由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委托,为配合正在展出的这三幅梵·高描绘他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的卧室的作品而进行的。
这些作品在过去128年间发生了严重的褪色,所以现在它们的色彩看起来几乎相同。但是在创作完成之初,它们的色彩却有着巨大的差别。
随着岁月的流逝,颜料当中自然的化学反应改变了油画的色调。“画中颜料都对光线十分敏感,所以这些作品会从外向内逐渐褪色,“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下文简称AAAS)的艺术品修复专家弗朗切斯卡·卡萨帝奥(Francesca Casadio)对《卫报》说。

AAAS的研究专家们通过X光光谱分析对画作进行研究后发现,《卧室》的三个版本用色呈现越来越暗的趋势。科学家们推测,这与艺术家日益恶化的精神状态有关。
“乍一看,这些作品很相似,“卡萨帝奥说,“但是你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它们向我们透露了很多关于这位艺术家的故事,包括他对于家庭的渴望。”
梵·高在1888年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卧室》,当时他刚刚到达法国阿尔勒,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幅作品具有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光线感。
因为第一幅作品被水浸泡遭到破坏,梵·高在1889年又重新进行了创作,第二个版本的作品的颜色相比之下显得暗淡冰冷。梵·高是在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座精神病医院当中创作了这件作品的。当时,他与好朋友高更(Paul Gauguin)因为一场争执不欢而散,他还切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还画过一幅较小版本的卧室,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母亲和妹妹。据《霍芬顿邮报》报道,他在创作了这幅油画之后一年不到就自杀身亡了。
卡塞蒂奥承认,这项研究的成果还是有限的,因为科学家们对于油画色彩的还原还不能完全代表这些作品在刚刚完成时的状态。她说:“即便有着时光机器的帮助,这样的对照也只是推测。
不管怎样,这还是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位艺术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的精神状态。
(文章来源:artnet新闻 作者:Henri Neuendorf)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 梵高画作中的精神焦虑为何令物理学家们着迷2016-02-25 09:47
- 2015年17件最贵艺术品 花钱愉快2016-01-06 12:05
- 梵高笔下最有故事的25幅名画2016-02-24 15:35
- 收藏艺术品并不等于生意2016-01-08 11:27
- 第二届追逐梵高全国总决赛欢乐举行2016-02-16 11:53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