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同治年老米斗

我收藏有一只清代老米斗,它保存完好、木质坚硬,上 宽下窄,开口呈方形,侧面接近倒梯形,整体如同一只硕大的元宝。米斗的上口为33厘米×33厘米,底口为20厘米×20厘米,高22厘米。在斗上边正中有一提把,与两侧相接,外围由铁皮及老方钉铆合,四边斜立面采用榫接铁皮包附老方钉铆合,底板由老方钉铆合。四边侧立面上均有墨迹,字迹清晰可辨:“同治六 年,重阳月置。敦伦堂,崔鸿业。借使即送。公平交易,银价五钱。”除了底部的老裂痕,该米斗铁件齐全、完整,可谓品相上乘。
爷爷在世时曾 和我说起过它的来历。据说我家祖上所在的村庄有重阳节吃“老人酒”的习俗,就是由村上设宴邀请50岁及50岁以上的老人到祠堂吃酒席。然而实际上一般家庭 并没有资格吃席,除非家里出了秀才,有了文化。当年曾祖父与本村乡绅同龄,到了50岁,乡绅可以到村里的祠堂吃“老人酒”,但曾祖父因没有文化,地位低, 便不能进去。爷爷说,有一次乡绅恰巧遇见我曾祖父,便跟他说:“三年之内,你家要是能出个秀才,我不仅举荐你进祠堂吃酒,还连米斗一起,送你大米一斗!”回到家,曾祖父便鼓励当时已经26岁的爷爷考取秀才。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爷爷果真中了秀才,他一手小楷字写得潇洒俊逸,轰动乡邻,乡绅于是在这一年,也就是同治六年(1867年),将这只米斗送给了我们家。
王继军
来源:三晋都市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