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00元淘的祖传玉牌竟是大理石
现如今,喜欢收藏的人特别多,尤其很多人还喜欢“捡漏”。无锡市民秦先生就在市区一街头“捡漏”,不过直到后来才发现自己中了骗子设的“局”。无锡警方查明,这伙骗子通过“演戏”成功骗取一些市民注意,将大理石冒充所谓的“祖传”玉石兜售,屡屡得手。4月18日,无锡北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3名被告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设局骗人的。
收藏爱好者街头“捡漏” 5千块买了祖传玉牌
2015年1月上旬的一天,无锡市民秦先生路过无锡市区的莲蓉桥。在桥南侧一个摆着“回收纸币和玉器”的小纸牌摊位前停了下来,原因是被摊位前几个人的对话“吸引”了。
当时,只见一个男子背着挎包,来到这个回收摊位前和老板交涉,称准备出手手中的一些祖传玉石,并就地讨价还价。一向喜欢收藏的秦先生马上回过头来进行关注,因为他觉得这可能是个“捡漏”的好机会。当售卖的人提出以6000元价格出售,而回收老板杀价3000元回收,双方谈不拢之后,秦先生跟上了离开的那位想卖玉石的人。最终,秦先生以5000元的价格从该名卖玉石男子那里买了三块玉牌,当时,他为自己这次能“成功捡漏”感到心里美滋滋的。
不过,3个多月之后,秦先生接到了警方的电话,被告知他“捡漏”的玉石,其实就是价值几十块上百块的普通玉石,有的可能还是单纯的大理石。而当时在他眼面前做买卖讨价还价的两个人,其实在“演双簧”,为的就是吸引他这样的抱着“捡漏”心态的人。
“我通过打听,到河南南阳那边购买了一些便宜的号称是阿富汗玉石的东西到无锡,然后摆摊假装做买卖骗人。这些东西最便宜的30多元,最贵的100多元。”主犯江某这样供述。为了增加可信度,假装卖玉石的同伙往往高调宣称,自己的玉石是祖上传下来的,价值少说也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现在因急用钱才低价售卖。而所谓的回收老板也会大声应答,并讨价还价,给路过的人造成一种错觉:在回收玉器的专业人士眼里,这些玉石是真的,而且价值被卖低了,值得“抢购”。
街头诈骗连连得手 所谓玉石就是大理石
江某交代称,自己原来是在街上摆摊卖卖百货,后来生意不好做就准备改行,遂开始卖玉石,但是生意还是不好,于是打起了歪主意。他说,当时了解到玉石市场上一些人通过做“局”卖假玉,赚钱很容易,于是想着有样学样,“通过几个人逢场作戏,扮演买的和卖的假交易,吸引路人注意,利用人们捡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诱人上当的。” 之后,通过这样的方式,江某等人先后在无锡莲蓉桥、青山市场附近成功诈骗数起,总案值3万多元,被骗的无一不是喜欢玉石或爱好收藏的人。而根据专业机构给出的鉴定,江某等人设局所用的“玉石”,属于号称来自阿富汗的玉石,其实则是来路不明,更过分的是,一些所谓的“玉石”根本就是普通大理石。
诈骗牵出“案中案” 一被告冒用身份
4月18日,无锡北塘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检察机关以诈骗罪对三名被告提起公诉。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中的一名从犯马某,被查明居然是虚报身份信息。
警方查明,这名被告真实身份为孙某某,是一名95后,是个小学肄业的无业人员。据这位孙某某交代,自己当时和其他两名同伙被抓后,被取保候审,因为妻子怀孕了,就想到了“跑路”。他在被抓后供述的身份信息为假,系盗用捡到的别人的身份证信息。
当检察院电话其领取案件材料时,孙某选择了逃匿,后来警方通过“网上追逃”将其缉拿归案。为此,检察机关还重新就起诉决定书进行了变更,案外生案,让案件变得越发离奇。当天在庭上,孙某某称希望能得到被盗用身份信息者马某的谅解,甚至希望重新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对此,主审法官哭笑不得,对这种法盲行为实在是难以理解,只能正告他,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也是违法,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为此,他原本可以获得的“取保候审”的机会也将失去,孙某某可谓是被自己的“小聪明”给误了。 本报记者 张建波
作者:张建波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