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佗城工地意外挖出4吨重石龟

2016年04月20日11: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广州日报龙川讯 (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刘伟东、苏远龙、谢全建摄影报道)前日下午,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南门码头工地上,施工人员挖出一只“石龟”,经省级文物专家昨日初步鉴定,该“石龟”为明代文物,叫“赑屃”(音为bì xì),形似龟。此发现证明,作为先秦南越王赵佗“兴王之地”的佗城,明朝就有香火很旺的庙宇,说明佗城宗教文化底蕴深厚。

  当天14时多,正在佗城南门码头天后宫右边空地上开勾机挖土的刁师傅,当挖到地下约2米时,突然发现勾机碰到一块较为平整的大石块,因施工前有人专门提醒施工时要注意是否有文物,于是他小心地用勾机先把整个大石块四周的泥土挖开,后用勾机把整个大石块翻转过来,把附在大石块身上的泥土清理后,才发觉大石块原来是一只“大石龟”。刁师傅当即向佗城镇有关单位报告后,有关部门连夜将“大石龟”运到佗城影剧院旁保存。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员陈伟汉等文物专家现场考察后鉴定,挖掘出来的“大石龟”其实是“赑屃”,形似龟,是明代文物。该赑屃整体完整,未受到破坏,长1.66米、宽1.33米、高0.68米,重约4吨,龟体刻有阴纹,由红砂岩石雕刻而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下方有石基座。

  陈伟汉说,一般“赑屃”上会背负有石碑,但此次挖出文物的现场没有发现。因此,陈伟汉建议施工人员要继续寻找石碑。

  陈伟汉称,佗城是先秦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也是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此次在佗城出土“赑屃”,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证明佗城明朝当年就有香火很旺、远近很出名的庙宇,由此说明佗城宗教文化的底蕴相当深厚,值得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龙川县委、县政府要求该县文物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赑屃进行研究;同时要加强对佗城施工工地的现场监管,防止破坏文物;对出土“赑屃”的工地,要认真进行全面挖掘。

  昨日下午,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该“赑屃”材质为红砂岩,龟体刻有阴纹,雕工精细,外形栩栩如生,昨日17时左右,施工人员在发掘现场先后挖出瓷片、陶罐、青砖、碳化树木等一大批古文物。据当地村民介绍,石龟出土处是佗城旅游景点——南门古渡、天后宫和南门街的接合处,数百年前确实有一座古庙宇,后庙宇被改建为当地造船厂。

  陈伟汉介绍,“赑屃”(音为bì xì)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赑屃”喜好负重,形状似龟,但细看却有差异。“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

  对于“赑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所以也称为石赑屃。中国民间传说龙生九子,通常把赑屃排在九子首位,一般在各地宫殿、祠堂、陵墓中可见到赑屃背负石碑,这样的石碑来历很显赫,可能是当时皇帝所赐封。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石龟龙川赑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