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非遗传承人与老古董结缘

2016年04月25日13:56   新浪苏州  收藏本文     

  首席记者 李龙兴

  昨天,雨过天晴,去园博园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在纷纷点赞精湛园艺的同时,也对陈列在苏州非遗馆里的一座明清花轿大加赞赏。游客们普遍认为,这座花轿从骨子里浸融着吴文化的精髓,是非遗文化的代表作。

  然而,你可知道,这座红木花轿是由临湖镇非遗传承人谢惠强送给园博园的,也是他花了很多心血将其修复起来的。“当初,用心将其收藏起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把它放在苏州非遗博物馆那是最恰当不过啦。”谢惠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明清海棠花轿自愿送给园博园

  传承苏作家具技艺的谢惠强,虽然没有太高的文化,但是他对吴文化情有独钟,在几十年苏作家具制作中用心谱写着一部文化传承记。在这过程中,凭着他广积善缘,奇遇不少。他自己也说:我与吴文化有缘分。

  10多年前,一个偶然机会,谢惠强得知苏州山塘街拆迁,收集到一座明清时的海棠花轿残轿。惠强专程去了民俗博物馆进行对照,谁知尺寸、造型、工艺竟然都 和清代花轿一模一样。兴奋之余决定将其修复,让海棠花轿这个“老古董”重放昔日异彩。他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深入民间收集大量古旧家具配料和木料,堆满一 仓库。然而,自己亲自动手,足足用了一年半时间,花费50万元,一座海棠花轿重现眼前。惠强介绍说,这座花轿由666块花板拼成,共有10层,采用红木、 柏木、银杏木等多种名贵木材。每层之外都雕刻着如百子戏春、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等精美图案,非常精致。不少人看了想出高价购买,均被他婉言谢绝。

  当得知园博园要建一个苏州博物馆的消息后,惠强喜出望外,心想花轿有了好去处,将花轿陈列于非遗博物馆那是最恰当不过啦。于是,惠强主动找到园博园主办方,愿意将明清海棠花轿送给园博园,展示给更多人观赏。

  山塘街一座老宅“搬”至临湖

  在园博园不远处,有个牛桥村,村上那个西浜头原是一个死角。而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让城里人羡慕的美丽村庄,特别转角处三座古色古香的“庭院雕花楼”,让这里更显得楚楚动人,与园博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这三座老式庭院建筑,鹤立鸡群似地矗立在西浜头,引人注目。原来,这些“老古董”,都是由谢惠强用燕子衔泥筑巢的精神,将从东山、山塘街收得老房子,

  专门请人将房子构件一一拆下,运回临湖再原样修建起来,前后整整用了10多年时间,共投入近1000万元。第一座老宅有三进,门厅、前厅,还有一座砖雕 门楼。最后一进,便是从山塘街移建而来的。修缮一新的山塘街“宋国老”老房子,处处散发着吴文化韵味,那十二扇半窗及八扇长窗的裙板上,就雕有中国传统文 化教育的二十四孝图,如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

  与这座百年老宅门对门一座庭院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他从东山镇“搬”回的,现在用作谢惠强的宝树堂红木会所,会所后面是另一座父母居住的庭院建筑。惠强告诉记者:“三座庭院建筑的油漆就用掉了1500斤。”

  让老宅展示活着的苏作生活

  “古建筑不仅是为了修复,更重要的是要让其重放昔日异彩,这才是我抢救性修复老建筑的根本目的。”谢惠强向记者直言不讳地说。他还表示,将其中一座庭院建筑用作非遗陈列馆,展示金鼎宝树堂的红木苏作家具样品,让老宅展示活着的苏作生活。

  谢氏非遗陈列馆,放置了二三十套红木家具,风格多样,包括明式、清式、海派等。还在前厅里陈设整堂古典红木家具,细细数来,有大红酸枝和大叶紫檀的太师 椅八把、茶几四只、条案一个、八仙桌一张,还有多宝格、立柜、书橱、书架等。书架上放置了谢惠强从各处搜罗来的各色古旧宝贝,颇为稀罕。用手轻抚屋里的每 一件家具,温润而又光滑的触感令人惊艳,蕴含文化的造型令人回味。难怪,凡参观的人都无不赞叹修屋人的匠心独特。

  惠强告诉记者,从筹建最初的设计、用料、制作到搭建、摆放,宅子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他亲手操办,每一件红木家具可以说都印刻下了他的心思痕迹,和他对苏派红木文化深沉的爱。

  来源:苏州日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老古董非遗园博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