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大师解读李克强总理的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因为一个“匠”字,手工艺圈沸腾了。
其实总理所提的工匠精神,主要是针对制造业,与我们这群正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匠人”们,是不同的概念,但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却是一致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如何修炼成为一个真正的匠人?
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一群深入工艺领域的专家、学者、设计师,谈一谈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一个匠人应该具备的20个特质。诚然,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世界,对匠的理解与认知也不一样。希望我们能从他们的观点中,去认识匠、懂得匠,尊重匠,缩小与世界的差距,找回我们缺失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20个特质
第一:独当一面
第二: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新的创造
第三:需要适度地职业化、商业化
第四:做到专业与专心
第五:对自己的手艺,要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
第六:经营好自己的事业
第七: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敬畏感
第八: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第九:只有经历磨难,才能造就命运
第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十一:将心比心
第十二: 温故知新
第十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第十四:有文化功底,有点绝活
第十五:不跟随潮流
第十六:不放弃,不改变初心
第十七 执着地坚持
第十八:认可自己的身份
第十九:靠手艺吃饭
第二十:不为五斗米折腰
以下为工匠精神20个特质精选分享,你中了几个?
第一:独当一面
盐野米松
日本作家,采访了300多位传统手艺人,先后出版了20余本关于手艺人的书。在中国出版《留住手艺》。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会唤醒我们身体里的一种文化传承基因,我们的内心需要“匠”来进行寄托和安慰。所以,今天对于匠人、匠心的提倡也由此而来。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涌入了手艺人这个行列,其中也不乏许多“职业匠人”。
他们专研手艺,或许并不是精神上的修养与补充,而是一种职业化、商业化的选择,但他们的存在很有必要。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在这批“职业匠人”身上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在这个资讯与技术都如此发达的时代,手艺的发展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格局。
第五:对自己的手艺,要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
金媛善
朝鲜族,中国拼布第一人。中国流行色协会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席专家。世界艺术拼布作家协会中国地区代表。
2012年8月,我到台湾参加艺术拼布展,展会解说员对我说:“加拿大的拼布艺术家看过您的《百花争艳》作品,说这个作品的作者肯定是疯子,不然做不出这么好的作品……”
其实这位加拿大拼布艺术家是我特别好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交流,彼此相见恨晚。对于如何让拼布手艺达到熟练精巧,我们有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应该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于神经质般的艺术追求。我们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不管再小都力求尽善尽美。对每一件稍加经手的作品,也要负起全部责任。否则就是一个拼布人的耻辱。
第七: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敬畏感
杨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出版过多本相关著作。
过去的工匠,从拿到材料就开始敬畏,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对材料运用就变得慎重、负责。这种责任心其实就是敬畏,只是,敬畏比责任心更多了一些精神信仰。
而现在的年轻人学手艺,因为还没学到精髓,就很难领悟这种敬畏感。所以一个手艺人,首先要有责任心,然后才能从精神层面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信仰。这个不仅仅是匠人,所有人都要有。
第八: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张毅
琉璃工房创意总监与执行长
在一个所谓日本工艺振兴协会所办的展览会里,800多位工艺家的作品集中呈现,陶瓷、漆器、编织、金工、莳绘、景泰蓝、玻璃……我惊讶的不是工艺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艺家的工作年资,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长期沉浸在一项工作里的滋味,想必美好。
再回头看看那位漆器家的作品,突然开始觉得自卑。因为,他做的,只是一个盘子。 我们生活里有没有人为了一只盘子而每天去创作?为什么没有?因为一只盘子不能让人当艺术家?
听漆器家说:做漆器的人,因为经常用手去抛磨漆器,因此都没有指纹。要指纹做什么?他们的作品就是人类文明的指纹。想到这里,我觉得那一件件圆润的漆器作品背后,充满让人悸动的灵魂。而当那样一件黑亮的漆器盘子,盛装着三只黄色的橘子,是人间罕见的美好印象。
第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山月
中国手工坊总经理,致力于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并融合国内国外的时尚设计力量,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探索多元的新生途径。
在接触过的手艺人中,有一个做蜡染的老奶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已经90多岁了,是蜡染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她在画图案的时候从来不打草稿,所有作品都是行云流水般画出来,每一幅作品都独一无二。
我给她讲如何推广她的作品,给她讲哪些元素可以让作品更受欢迎。老人家一点也不感兴趣,她说自己只画心里想画的图案,要求她画什么根本没戏。在采访时,她也断然拒绝摆造型,要拍照可以,但是只能拍她最真实的样子。
第十四:有文化功底,有点绝活
苑利
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匠人所从事的是文化事业,它最大的卖点就是文化。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特别强调图案的寓意,即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没有吉祥含义,就没了取吉的功能。现在,中国的工艺美术出现了偏颇,许多人把重点放在了技艺上,而很少考虑作品意义的追求。读懂我们的文化,是成为匠人的基本准则。
在玉器雕刻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不能不提。老先生最擅长的是金镶玉,即在已经雕好的器物上开槽,把金银丝镶嵌进去,工艺难度相当大。为使镶入的金银丝线不致掉出,仄仄的沟槽必须开成外仄内宽的燕尾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玉器破裂,技术难度极大。正是因为他掌握了这门绝技,所以他的作品价位极高。对于匠人而言,没点绝活,是不可能受到世人尊重的。
第十六:不放弃,不改变初心
李宗盛
知名华人吉他品牌“李吉他”创始人
李宗盛做过一把叫“慎始”的吉他,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想起了年轻那时,有那么多吉他少年,个个都说热爱音乐,然而几十年过去,还有几人在坚持?“我没有批评别人的意思,是想跟想学吉他的年轻人说,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不能轻易开始又轻易放弃。”
又比如另一把琴,他取名“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第十七:执着地坚持
蔡仕伟
独立出版人,平面设计师。是全球第一位获得纽约ONE SHOW设计奖之金铅笔奖的华人设计师。
当一个物件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的眼睛会觉得美,你的手能感受到质感,而这些是他们耗费半生甚至一生才有的积累。所以能打动我的,就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付出,我们无法亲身体会的日夜投入。
也因此,我采访经历里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傅都令我印象深刻。他们虽然做着截然不同的事,使用着完全不同的工具,却都有着相同的态度——执着与专注。如果,对自身从事的工作若不怀有敬意,就不可能入心,既入不了心,也就不可能执着地钻研并专注地从事工作。
“刻苦钻研、坚持执著、传替承续、怡美生活”,这四句话是我开始从事民艺工作及独立出版之后最深刻的体会,这些精神来自于我所感受到的每一位老艺人,愿与读者们共享。
第十八:认可自己的身份
张小川
艺术家,设计师。创建“xiaochuan studio-小川工作室”及同名艺术首饰品牌,多件艺术首饰作品被瑞士卢加诺博物馆永久收藏。
广东的曾鹏老师就非常有匠人的优点,说他是匠人应该是低了点,因为他其实是一位大师。在他从事陶瓷事业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不断钻研,包括将他独特的陶瓷和绘画语言表现在作品上,这么多年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感觉。在日常中他总是在观察、记录,坚持把想法用手给实施出来,不断追求、不松懈、不满足,这样的心态和举动都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现在,匠心这个词,被用得太厉害了。我所理解的匠心,其实还包含了一点,要非常认可自己,认可手工行业。这种认可还包含了一种平静,因为世界和社会变化得太快,难免不被功利心所影响,但我觉得有沉淀的匠人是能用平静的心态,对待外面的种种诱惑,面对好或不好的外界刺激。
第十九:靠手艺吃饭
马良
中国当代艺术家、观念摄影师、导演、作家。2012年创作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2015年创作艺术项目《爸爸的时光机》。
我认为,匠人就是手艺人,靠手艺吃饭的人。匠人要对自己的职业有骄傲感、自豪感,也有职业的道德;对自己有约束,希望自己的技艺能一直保持在某一个水平,严格要求自己,有让自己行业做到第一这样的要求,自然就会做得很好。仅仅是拿一门手艺混口饭吃,肯定是做不成一个好匠人的。
每个人眼中都有不一样的世界,对匠的理解与认知也不一样。关于“工匠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点击“这里”,一起来探讨时代的声音!
以上观点精选自《中华手工》2016年4月专题。更多深度内容,愿您亲自开启。今年5月,中华手工杂志社与手艺网也会尽力邀请以上专家、学者、设计师参与我们在深圳举行的“匠心传承·中国手工艺创新盛典”,欢迎看官们共同参与!2016.5.14,我们一起见证!
来源:手艺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相关专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