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主人的样貌是怎样被复原的

2017年02月18日 08:35 解放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朱泓

  在“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上,吉林大学边疆历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介绍了考古学家如何根据古墓中的头骨复原出其生前样貌的经过。

  今天,我把吐尔基山辽墓复原像的复原过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吐尔基山辽墓是2003年由采石场的工人偶然发现的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开棺后,发现棺木里有一具完整的尸骨,身上覆盖着大量的丝织品,头上还戴着一个金冠。经初步确定,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王室或贵族女性。

  对于地下出土的古代人的头骨进行容貌复原的工作,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你们的方法,在一个骷髅上,把它的软组织都复原出来,这究竟有什么依据?我想说,我们在颅骨容貌复原中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细微的处理,都是符合科学理论依据的。

  这次我们仍然是采用计算机三维容貌复原技术来进行复原。我们对古代人头骨复原容貌的依据是苏联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的一本著作,叫作《从颅骨复原面貌的原理》。格拉西莫夫提出的这种理论,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以及法医在复原容貌上都使用这种方法,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

  我们先进行两个铺垫工作,一是对头骨进行测量和观察,取得数据,并完成鉴定工作,包括性别的鉴定、年龄的鉴定等。二是在电脑上利用三维软件,把这个头颅用数据呈现出来。

  经研究显示,这个辽墓内的贵族女性应该属于北亚蒙古人种种系,年龄在30岁以上,但不超过35岁。经过线粒体DNA 数据的比对,证明她和耶律皇族的DNA 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她可能是耶律家族的一位公主。

  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格拉西莫夫的复原理论,我们收集了一些对比数据和资料,来对她进行颅骨复原。

  在复原的时候,头骨的尺寸和形状是没有问题的,但面部的特点怎么复原呢?我们选择的是现代蒙古人30到35岁妇女的面部每一个点的平均数,也就是软组织厚度的平均数。现在用CT扫描等方法,很容易获取这些数据。所以,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和DNA的研究找到和她最相近的现代人群,用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人各个部位数据的平均数来复原容貌,虽然不敢说和这个人生前一模一样,但至少和她非常接近。

  那么她到底是胖还是瘦呢?这在头骨上可以看出来。如果是胖人的话,在头骨的表面会有一些非常微小的颗粒,像针尖那么大的小颗粒,那些小的颗粒是骨骼中的脂肪微粒,当脂肪的有机质消失以后,在无机质的骨头上会留下一个个小颗粒。越胖的人骨骼中所含的脂肪微粒也就越多,非常瘦的人骨头表面是很光滑的。根据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的头骨来看,她不胖也不瘦,体型属于中等,所以我们就按照相应人群的平均值给她复原。

  加上面部软组织的数据后,具体的鼻子、嘴、眼睛、耳朵等都有了依据,我们就可以在电脑上用三维的方法来呈现这个地下古墓里的女主人的样貌。

  关于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的皮肤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电脑皮肤库里有各种各样采集来的样本,我们仍然选择条件和她最接近的皮肤。考虑到墓主人的身份,我们选了一个比较光滑细腻的皮肤样本,因为如果她是一位贵族公主的话,她不会从事太多的体力劳动。

  再比如她的眼睛,她究竟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呢?我们肯定会按照单眼皮来进行复原。因为我们的依据是,墓主人为北亚蒙古人种,而现代北亚蒙古人种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亚蒙古人种中目前单眼皮的出现率要超过70%,双眼皮只占20%多,我们的复原原则是按照出现率最高的可能性来进行复原,因此墓主人的眼睛被复原成了单眼皮。

  除了这些样貌的复原以外,还有一个服饰的复原问题。吐尔基山辽墓的服饰复原比较简单,因为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比较丰富,什么东西都有。比如,墓主人的发式,她的辫子是怎么编的,只要按照她本来的样子去做就行了。包括衣服、纹饰、装饰品,我们完全是按照墓葬里随葬的物品进行仿制,所以可靠性和真实性是比较强的。

  就这样,这个神秘的辽墓女主人被复原了出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