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就像治病一样

2017年03月01日 08:27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故宫文物医院启用 故宫文物医院启用
故宫文物医院修复师在修复文物 故宫文物医院修复师在修复文物

  来源:深圳特区报 

  ◎ 记者 尹春芳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日前来到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给鹏城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关于故宫医院的精彩演讲。借此次机会,记者专访了宋纪蓉,谈及当下备受关注的故宫文物修复话题时,她表示,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待这些文物。

  宋纪蓉目前还兼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院刊》主编、《紫禁城》编委会委员、故宫学院院长、故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宋纪蓉先介绍了故宫文物医院的情况。去年年底,历经两年建设的故宫文物医院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故宫文物医院坐落于故宫西院墙内侧,建筑长度达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从空间上整体划分为6大区域。文物医院中间有一个宽敞的长廊,两边都是修复区域。在这所特别的医院里,书画、木器、漆器、金属等多种文物的损伤均可在此修复。文物来到这里真像病人走进医院,也要“挂号”“分诊”,“治疗”完毕后再出院与观众见面。

  正是在这片区域内,很多“生病”的文物经过修复师的一双巧手,旧貌换新颜,重新绽放华丽的艺术风姿。去年,一部走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不少观众对这个过程有了初步认识。

  A

  大赞影视剧推广故宫文化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及同名大电影引发了去年文化界的一大热点,并在一年的时间持续发酵。“修文物”这一话题不仅走红网络,更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的追捧者,也让这一平时在高墙红瓦内不为人知的工作,从单调的学术词语变成了文化热词。

  近几年来,通过视觉包装和精准的主题定位,故宫题材经久不衰。从2005年的《故宫》、2006年的《台北故宫》、2011年的《当紫禁城遇见卢浮宫》、2012年的《故宫100》,到2016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通过视觉媒介不断传递出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进程中,他们承接民族和历史的同时更加国际化和开放性的新形象。

  以影视的方式包装故宫,宋纪蓉大力赞同。她认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只有年轻人关注了,他们才会喜欢,喜欢就会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让修复工作有充足的人才。”宋纪蓉透露,纪录片播出之后确实带来一大波积极效应,比如,很多学生在选专业时会考虑相关工作,不少人积极来应聘,希望到故宫里工作。

  纪录片以及电影中传递出来的“工匠精神”获得了观众的敬意。在宋纪蓉看来,“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大家熟悉的钟表修复师王津等等这些师傅,他们都是十年如一日在努力做自己的工作,而他们的徒弟从师父身上学到东西,继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B

  高精尖现代科技助力文物修复

  因为故宫的文物不允许送出去修,别的地方也修不了,所以必须建一个国家级的具有很强修复能力的机构,故宫文物医院由此诞生。据宋纪蓉透露,故宫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编制达200名。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博物院还为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故宫对于文物医院的投入很大,有些仪器一台就是1200万,比人体的CT机还要精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宋纪蓉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强大的现代设备对文物修复很重要。譬如,一尊折损的木雕彩绘观音菩萨立像通过用X光检测分析,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都看到了。图像显示里面有一些铁钉,说明以前是修复过的,那么在修复过程中就会特别注意铁钉完全不能碰,否则碰了整个木雕就容易散了。

  高精尖的现代技术手段弥补了肉眼的局限,尤其在丝质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譬如,一件同治皇帝穿过的单褂,穿过了放在库房里面生霉了。文物医生们用三维视频放大几百倍,什么样的霉菌都观察得很清楚,文物医生们根据不同的菌类,配置了三种保护处理液,处理完了后同样放大,可以看到纤维里面一点菌丝都没有;一幅乾隆四十年的唐卡,用设备研究上面的金线,发现这个金线有四层。中间红颜色的是含铁氧化物,现在这种金线市面上是没有的,要专门订制金线。这都是肉眼看不到的;一件锈烂的青铜器通过X光技术发现了上面铭文,在确定修复方案的时候就不敢用物理硬抠的方法了。

  宋纪蓉院长是一位化学女博士,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很多都有化学专业背景。宋纪蓉说,不仅借助技术的手段让修复变得更加精准,而且会给这些文物制作“文物档案”,跟人看病的病历一样,建立档案,从而全面跟踪修复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故宫已经成为“世界博物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俄罗斯的冬宫并驾齐驱。故宫还不停在为国际上输送和培养文物修复的人才力量。因为西方博物馆对收藏的东方文物的修复并不在行。而油画和石质文物的保护却是故宫的短板,目前很多油画藏品还没有修复,譬如郎世宁的不少油画,这些方面故宫会向意大利和希腊的专家学习。

  C

  “文物医院”

  有望对公众开放

  宋纪蓉透露说,文物医院将来有望面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进入到文物医院内部参观,在长廊的玻璃后面可以尽情地观看修复过程,而且有很大的机会巧遇王津等一众颇受观众喜爱的故宫修复师们。

  “修文物”也引起不少90后的年轻人对文物修复专业的关注。怎么才能进入故宫,从事每天跟文物打交道的工作呢?对此,宋纪蓉表示,故宫的前期考试是外包给一家公司,后期的面试是故宫自己做。“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对于那些希望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同学,面试关键是要看你是不是真正热爱这一行,几个问题就能看出你热爱和钻研的程度有多深。“比如,说到字画的修复,起码你需要对传统书画有很深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进一步去修复它。”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文物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