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文物内现供桌神位 疑似被市民当成祭拜场所

2017年03月26日 08:2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从射击孔向内看到碉堡内摆放着神仙供桌 从射击孔向内看到碉堡内摆放着神仙供桌
碉堡上有文委公布的登记文物标牌 碉堡上有文委公布的登记文物标牌

  抗战时期的碉堡内,摆放着供桌、神位、香炉…… 俨然成了一座小庙。近日,在北京市密云区一处建筑文物内,有市民发现一处碉堡文物疑似被市民变成了祭拜场所,所幸未对文物造成破坏。

  记者盘点发现,经历80余年,近代战争碉堡在全国多地仍有遗存,命运各不相同,在丧失原功能后,有被当做仓库,有的改为民居、还有的变成骨灰堂……

  探访 抗战日军碉堡 被列登记文物

  文保志愿者杨晓晨曾考察过北京多处碉堡建筑遗存,但密云区李各庄桥头堡,还是第一次探访。此碉堡占地面积之多、建筑体量之大,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

  《北京文物地图集》记载,1933年抗战后,冀东沦陷。日伪着手修筑平古铁路(北京通县 — 古北口),1936年9月全线开工,1938年4月1日通车。与此同时,沿线修筑了许多碉堡炮楼,现仅存密云区白河铁路桥西头北侧“双层桥头堡”一座。

  近日,记者现场走访,这个桥头堡建在大块石砌、水泥灌浆建成的、高约10米的台基上,建筑面积约11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墙体用红砖砌就,顶部为混凝土楼板,四周障墙设有垛口,上下两层四周以及堡东侧半圆形障墙上,遍布望孔、射击孔。历经80年,碉堡早已杀气不再,默默矗立在铁道旁,与南侧的商品房小区隔路相望。

  2005年,密云县(现密云区)文化委员会,在碉堡旁设立方尖碑。2013年1月,李各庄碉堡被公布为普查登记文物。由于在文物修缮过程中,障墙上的小门被封死,想了解碉堡内部构造,只能通过墙壁上的射击孔一探究竟。

  被封门碉堡内 供奉神仙牌位“堡垒里面怎么还供奉着牌位!?”透过射击孔,杨晓晨发现了蹊跷的一幕。

  记者看到,碉堡内贴着北墙,摆长方形案桌一张,铺金黄色台布,四个黑底金字神位坐北向南,从左至右分别是土地、山神、城隍、龙王。每尊神位前设金色香炉,以及白瓷盘,每盘摆3个苹果,供桌前铺地垫一张。从水果的新鲜程度以及崭新的桌布判断,摆放时间应该不长。

  让人不解的是,碉堡何以变成祭拜场所?而且碉堡唯一入口被封,翻墙才能进入,摆设这些器物,必定下了不小工夫。由于碉堡周围人迹罕至,并无人家,神位的情况也无从打探。

  观点 未造成文物破坏 碉堡身份特殊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介绍说,在北京地区的建筑物当中,随便摆设神位的情况并不多见。李各庄桥头堡内的神位,可能是民众所为,找到这样一处清静之地,反映了民众朴素的信仰。

  目前来看,摆放这些器物并未对文物造成破坏,只是碉堡的身份比较特殊。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碉堡内的器物,的确未对文物造成破坏,环境卫生也保持得不错。

  官方 尚不了解情况 会去现场巡查

  记者致电密云区文物管理所。一位田姓男工作人员介绍说,李各庄桥头堡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就此事进行巡查。该建筑文物在修缮之前,附近村民曾在内堆放柴草,考虑到文物安全,他们修缮时将碉堡的门封死。而在对其它寺庙修缮时,发现过类似的情况,有的古建筑刚修缮好,就有人往里摆关公之类的神像。

  盘点 堆放杂物成民居 多处碉堡改用途

  在全国多地,遗存有不计其数的近代碉堡建筑,守军营、守隘口、守铁道,既有侵华日军修建,也有国民党军筑造,日军建造的飞机堡也多有遗存。

  随着战争结束,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建筑,很多已被拆除,遗存至今的大多荒废,但也不乏被改作它用。

  近五年,记者对北京市多处碉堡遗迹进行走访发现:

  房山区平各庄村日军碉堡、丰台区程庄路碉堡…… 都变为库房堆放杂物,这是目前发现最为普遍的利用方式。

  南苑机场附近的侵华日军飞机堡,曾被直接用做民居,当地老百姓在飞机堡内加盖简易房进行出租,甚至还有被利用为骨灰堂。

  丰台区南苑乡一处日军地堡,由于环境潮湿,解放初期还用来种植蘑菇。

  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 崔毅飞 新闻观察员 谢成宝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文物碉堡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