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珍品遍地都是 藏家易入哪些古玩圈套

2017年04月09日 10:19 北京商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20年,各行业有经济能力的爱好者收藏了一些题材、造型、风格大同小异的古玉。其中比较普遍的有:红山玉龙玦、太阳神、玉神俑、战汉时期的玻璃光玉壁,宜子孙大玉壁,汉代玉跪人、玉舞人、东汉辟邪神兽。除此之外还有成套的唐带板,明清时期的皇家玉器。国家博物馆里面考古出土的精品玉器,很多爱好者都有收藏。曾见过一位收藏家手里,居然有五六件国宝玉跪人。当国外拍卖了几千万元的战汉玉熊以后,这些收藏爱好者迅速跟风也收藏了形态各异的玉熊。买一件这样的古玉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并且认为自己收藏的就是“国宝珍品”,其实古玩市场上,遍地都是这些典型的国宝玉器。

  几十年,先后接触了百余爱好者,他们手中的国宝却没有一件是真的。国家馆藏器物,在民间流散中,不可能有年代、造型、纹饰、老化腐蚀,保存完整程度一模一样的第二件,这是历来古玩市场和民间流散遗存的基本常识。

  从藏者在地摊上、游商及陌生人手中购买古玉的方式来看,这种方式方法就不可能收藏到真古玉。这个结论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从工艺技术特征的科学论证上,却有很多充分的证据和说服力。在伪造手段上必须承认,无论造假者怎样采用现代的设备工具,或者用明清时期的传统设备工具,进行伪造都不可能成功。从腐蚀老化方面也必须认识到,古玉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过程形成的侵蚀受沁。而赝品用短期强化伪造老化受沁,与真品具备实质上的区别。

  真与伪之间的工艺和老化对比有百余条证据。例如,在研、钻古玉孔的特征和标准上,造假技术就无法做到。孔的对比上就有几十条区别证据能够揭露赝品。但是被传统辨伪洗脑的藏者很难转变老旧观念,同时也无法接受证据辨伪的新观念。这种固执的态度,是因为他们觉得身边有老行家替他们掌眼把关,而且自己也从书本中和所谓专家的宣教中学习了某些辨伪要领。由于收藏初期就被误导教化,因此简单幼稚地认为玉器表面只要有灰皮就是真品,只要感觉古朴有神韵,看上去舒服就是真品。其实真与伪的鉴定绝没有这么简单,现代赝品从表面效果上都可以做到。

  这些落后于现代造假技术的鉴定要领,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应用价值。相反落后的鉴定理念,却让造假卖假的人发了财。而且知假卖假的商贩,对制假卖假信息绝对保密。

  对于给别人鉴定的人,无论有没有利益,也绝不会在赝品面前否定自己的错误鉴定结论。商家行家知道收藏家买假,但出于很多原因也不会揭露内幕。藏者找不到答案,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长期持续地买假藏假。例如有一位藏家20多年,买了200多件国宝玉器,经过3位古玩商鉴定,只有一件明代玉带钩和一件没有头的残器是真的。

  造成这样的后果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并不知道古玩业界有三种市场:一种是外行市场,这个市场里的商家卖的古玩有真有假,由于眼力不够因此瞎买瞎卖只求赚钱;一种是假冒市场,这种市场的商家知假卖假,他们用主动寻找藏家的方式兜售假古玉,这个假冒市场根本不经营真古玩;另一种是内行市场,商家有眼力,讲诚信,卖真不卖假,卖内行人不卖外行人。这三种市场针对三种不同的商人和不同的收藏群体。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市场实践经验,不了解不深入市场,在初期进入市场时便被卖假古玩的商贩半路拦劫,从此陷入了假冒市场的深渊。

  他们始终不得而知,内行的古玩市场在哪,更不懂得怎么进入内行市场,这是收藏爱好者错误的实践造成上当受骗的一项原因。至于怎样才能避免买假藏假,不是这些简单的阐述就能让收藏爱好者明白的,关于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面对面地专课专论。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